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政法专刊
第05版:金融之窗
第06版:特稿
第07版:百姓关注
第08版:健康养生
标题导航
|
“秸”尽所能 变废为宝
夏收全面完成 夏种加速推进
描绘南山休闲带新画卷
功能齐全设施好 新增学位300个
依托资源养林麝 每年产值超千万
为同心共圆中国梦广泛凝心聚力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法文、俄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版出版发行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凤翔区横水镇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秸”尽所能 变废为宝
本报讯(记者 赵彬瑞 宋文君)
6月15日,在凤翔区横水镇康家庄村,村民驾驶着机械在麦地里穿梭,将秸秆打成捆后再运往收储点,等待外销(见上图)。近年来,横水镇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了“秸尽其用”。
麦草以前多用作牛羊等家畜的饲料。近年来,康家庄村的康达秸秆专业合作社不断拓宽秸秆销路,除了为养殖户提供饲料外,还积极和外地菌种企业、生物质电厂、造纸厂等联系,既创收,还解决了农户处理秸秆难的问题。“今年夏收开始前,四川一家菌种合作社就和我们取得了联系,购买1500吨秸秆。”该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今年他们在横水镇收集秸秆3000吨,通过打捆机规整成圆柱形“草垛”后全部外销,用于畜牧养殖、生物质发电、造纸等。
横水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在秸秆收储过程中,目前已形成了企业获利、农户受益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有2家合作社从事秸秆回收,确保了全镇5万余亩小麦秸秆的回收,为村民带来100余个就业岗位。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