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那年夏天我们毕业了



  编者按:
  进入六月,随之而来的便是今年的毕业季。不少人都有毕业的难忘经历,从一张令人回忆无限的毕业照片,到一本令人感怀的毕业纪念册,再到一件令人动容的毕业小礼物,有哪一个毕业物品触动了你,有哪一段毕业故事让人怀念青春?本期,就让我们一起听听一些宝鸡人的毕业故事吧——

  毕业照:
  定格青春的笑脸
  本报记者 张琼
  六月是毕业季,随着相机的“咔嚓”声,青春的笑脸被定格,一张张毕业照“吟唱”着毕业的前奏曲。宝鸡人相册里珍藏的毕业照,“诉说”着不同时期的毕业回忆和追梦故事。
  6月11日,住在渭滨区金陵新村小区的85岁老人师延福,向记者展示珍藏了58年的三张毕业照。“这张照片拍摄于1966年的夏天,是西安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六六届六十八班的毕业照(见上图),最后一排中间那个男生是我。其余两张拍摄于西安外国语学院大门口。”师延福回忆,那时照相是件稀罕事儿,拍毕业照那天,班上十几名同学早早穿上整洁的服装,整理好仪容,等待着拍照。细观这三张毕业照,学子们着装简单、笑容纯朴,男生大多穿白衬衣,女生则多扎着两条长辫子,穿着碎花衬衫,从服饰到姿势都很朴素。
  师延福说:“1962年,我从清涧中学考入西安外国语学院。大学期间,在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下,我的俄语专业知识进步很大。大学时,我还担任了俄语系六六届的民兵连连长,我们连还曾获得表彰和鼓励。四年的大学生活,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大家毕业时难舍难分。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大家各自怀揣梦想,我们彼此祝福、拥抱、言别。”  师延福毕业后投身“三线”建设,后来在市委工业部、市外事旅游局工作。退休后,师延福将大部分时间用于阅读和写作,并翻译了11本俄语小册子。他说:“翻译著作曾是我毕业时的愿望之一,退休后时间宽裕,我想把专业知识再温习一下,今年想将《可爱的中国》翻译成俄语,争取活到老学到老。”
  6月12日上午,阳光明媚,宝鸡文理学院校园内,学子们正在校园里拍毕业照。23岁的栗晨梅是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一名大四学子,她说:“目前,同学们忙着找工作、考研等事宜,人没约齐,班级毕业照还没拍,但学院大合照在5月中旬毕业答辩时拍了。现在拍照很方便,人人都有手机,随时可以拍,除过统一正式的毕业照,同学们也会三三两两地拍一些随意、有趣、生活化的毕业照,也会设计一些主题,比如汉服主题、运动主题、出游主题等。”
  毕业照里学子们青春活泼、创意满满,在栗晨梅看来,毕业照不仅是一张张照片,也是学生时代的珍贵纪念。  

  毕业纪念册 :
  记录校园的美好
  毛丽娜
  毕业季总是带着一丝离别的伤感,而更多的则是带着成长的喜悦。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一本毕业纪念册或同学录,成为记录青春、珍藏回忆的宝贵物品。6月11日,笔者采访了我市三位市民,聆听他们讲述各自年代毕业纪念册或同学录的故事,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深厚情感。
  李文科今年62岁,家住市区汉中路。提及上世纪80年代的毕业纪念册(见右图),他回忆道:“那时的毕业纪念册简洁朴素,封面印有学校的校徽和名称。虽然简单,但一笔一画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李文科在话语中透露出对那段纯真岁月的怀念。笔者翻阅李文科的毕业纪念册,看到内页上还有那时同学们写下的姓名、联系地址、毕业寄语等信息。
  市民王军即将步入知天命之年,在谈及高中毕业纪念册时,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指着纪念册中的一段留言说道:“看,这是那时一位同学对我的调侃与祝福。”——“你性格易怒,我就故意惹你生气,喜欢看你发怒的样子。临近毕业了,向你道歉,愿你在今后的人生中克服心浮气躁的缺点,希望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王军说,每次翻开这本纪念册,他都会想起那些年少轻狂的日子。笔者看到,王军的纪念册封面设计得特别精美,内页不仅有同学们的基本信息,还融入了照片和留言板。留言板上有同学们写下的祝福语和感慨,那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照片和留言板上的字迹更是记录下了他们青春的点滴。
  进入21世纪,毕业纪念册更加精美多样化。2022年毕业的年轻姑娘王洁,向笔者展示了她的多媒体“毕业纪念册”。这本“纪念册”包含了传统的文字、照片等元素,还融入了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她兴奋地介绍道:“这是我们的毕业照,这是我们一起吃美食、一起旅游的视频。同学们通过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随时随地保持联系。”她也在言语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友情的珍视。笔者了解到,现如今,一些创意十足的“毕业纪念册”还加入了二维码、AR技术等现代科技元素,使得“纪念册”更加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三位宝鸡人的回忆中,笔者发现无论是哪个年代的“纪念册”,都承载着他们青春的回忆和深厚的友谊。它们见证了同学们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记录了大家在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和难忘经历。如今,这些纪念册已经成为他们宝贵的财富和回忆的源泉。
  
  毕业礼物 :
  传递同学的情谊
  本报记者 祝嘉 麻雪
  每年六月,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特别的情感,那是毕业季独有的氛围。毕业生们在这个时刻,总会选择一些特别的礼物,送给那些与他们共度校园时光的同学。这些礼物可能价格不高,但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赠予,更包含了同学之间深深的情感和无尽的祝福。
  6月12日,刚参加完今年高考的渭滨区长岭中学2024届毕业生车妍,高兴地向记者展示了她送给同学的小礼物(见上图)。她说道:“我们参加高考的时间临近端午节,所以,高考前我就选购了12根颜值高、款式新的花绳,送给跟我一起奋战三年的12位同学。彩虹样式的花绳,寓意今后的生活、学业一路长虹。”
  车妍告诉记者,高中生活的千余个日日夜夜,现在回想起来令她怀念。“每到课间,我们几个同学就围在一起,说说闲话、聊聊趣事,那种友谊纯真而美好。特别是春天,大家坐在操场上,看着蓝天、听着鸟鸣、闻着花香,感觉时间都变慢了。”
  一转眼高考结束、高中毕业了,车妍非常感慨:“既有高兴和轻松,也有迷茫和彷徨。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挥挥手,跟高中时光作别,跟老师同学作别,然后勇敢地踏上新的人生旅途。”
  在我市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董小露今年27岁,回忆起大学毕业时同学们互送的小礼物时,她面庞上带着甜美的微笑。“我是在咱们宝鸡上的大学,2020年毕业时,同学们互送的小礼物很别致。有古风的书签,还有自己的大头贴照片,都是当时大学生们喜欢、流行的小物件,我也收到了这样的礼物。”董小露感慨地回忆道,“我有个关系很要好的同学,家是外省的,她毕业回老家那天,我专门去买了咱宝鸡方便携带的小吃:小锅盔、抽真空包装的面皮等等。四年大学时光,我们一直爱吃这些宝鸡小吃。我希望,她带着我的小礼物、带着对宝鸡这座城市的怀念、带着我的祝福奔向毕业的道路。”这些美好的大学回忆,让人在后来的时光中,充满了生活和工作的动力。
  无论是端午节的小花绳,还是宝鸡特产小吃,作为毕业礼物的一份份心意,不仅是物质的赠予,更是情感的传递。毕业不是结束,而是新的起点,愿毕业生们带着美好的回忆,勇敢地走向未来。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