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特稿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本市新闻 ·公益广告
标题导航
|
检查产销维修企业店铺112家
“村BA”大赛广场 升级运动公园
举行防汛演练 提升应急能力
服务贴心环境美 住村就像住城里
从“一无所有”到“无中生有”
一对一上门服务 点对点精准帮扶
260名居民实现“微心愿”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从“一无所有”到“无中生有”
——浙江李祖村的发展启示
甘泉
前不久,笔者参加中国报业协会主办的“高质量发展浙江行党报大调研”活动,实地参观考察了“千万工程”示范村——义乌市李祖村,感触颇深、收获良多。
虽然距离义乌市区仅半个小时车程,可20多年前的李祖村却是典型的“灯下黑”。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选择进城务工或创业,只剩下日渐老去的原住民空守着不断衰落的村庄。2005年,搭乘全省“千万工程”的东风,李祖村着手整治村容村貌,里里外外换了模样。然而,村庄再靓难比义乌。要发展,终究得靠人。村上整修老旧厂房、闲置农房,引入专业团队建设众创空间,将李祖村打造成“创客村”,借此招引“新村民”。如今,常住人口700多人的李祖村已经集聚了50多个文旅创业项目、200多名农创客。截至2023年底,李祖村农创客队伍累计带动消费5848万元,带动村民人均收入6万元,推动村集体经营收入356万元。
从“一无所有”到“无中生有”,李祖村的创业发展史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为我们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经验。
启示一:准确定位,“借人”发展。但凡发展快的地方,都是擅长吸引人才的地方。城市如此,农村亦然。李祖村由弱到强,最大的人力资源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创客。也就是说,虽然年轻、能干的村民被城市“虹吸”,但若搭建一个适合创业的平台和“磁场”,照样可以“反吸”城里乃至全国各地的人才。
启示二:顺应潮流,“借势”发展。这个“势”指发展大势、经济潮流。浙江地处我国市场经济的最前沿,在李祖村之前,已经有了名声在外的“淘宝村”青岩刘村和“直播村”北下朱村。这三个村共同的特征是都能顺应整体发展大势,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借势开辟新的细分领域,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优势条件,创造性地选准一个生机无限的经济分支,找到自己的发展定位,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主打产业。
启示三:放眼全球,“借海”发展。李祖村有一位农创客,开的是一家进口商品馆,门口的宣传标语很霸气:买世界、卖世界、买卖全世界。在这位农创客眼里,她可以采购全世界的商品,也可以把商品卖到全世界。这就是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全球视野和思维。如此“高大上”的生意,看似可望而不可即,其实跟本土生意并无多大区别,关键在于敢为人先、敢想敢干。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