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警惕!
潜伏在孩子新奇玩具中的隐患
本报记者 杨鹤

市场上的仿真食品玩具琳琅满目

小学生选购玩具

学校开展抵制烟卡主题班会

  
  每年“六一”前后都是玩具市场的销售旺季,这也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然而,五花八门的玩具是否安全也引起了家长的疑虑和担心。连日来,记者在走访我市玩具市场时发现,继盘串、咕卡、萝卜刀等玩具热度消退之后,近期在少年儿童中又出现了一批“新奇”的玩具——烟卡、迷你喷壶、口腔喷雾器等,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新的挑战。 
  有“毒”卡片
  流行在低龄学生中
  6月2日下午,在市区大庆路一家售卖香烟的商店门口,两名身着校服的小学生一边翻看彼此手中的卡片,一边激烈地讨论着。原来,他俩进商店询问了香烟的价格,正在商量如何“等价交换”烟卡。老板于浦说:“最近总有学生进来问烟价,我朋友的孩子还让帮忙收集空烟盒,说是要集烟卡。”
  什么是烟卡?原来,“烟卡”由废弃烟盒制作而成,小孩们把烟盒盖撕下来折成长方形卡片,双手合拢,以空掌心拍击地面,烟卡被掌风击中,翻面就算赢。这种游戏当下在小学生中非常流行。孩子们会按香烟档次将卡片分等级,谁拥有的卡片多且稀有,谁就有了炫耀的资本,甚至还衍生出了类似赌博中“下注”的玩法。
  “这卡有毒!”小学生家长张薇说,她儿子的同学在制作烟卡时看到烟盒里边还有香烟,便约同学们一起试抽。孩子将这件事告诉她后,听得她心惊胆战,连忙给孩子科普吸烟的坏处。
  孩子们手中的“烟卡”从何而来?“学生获取烟卡的主要途径是:要、找、捡、买。求而不得时,就会去翻垃圾桶、找陌生人要,或是想办法去买。”宝鸡高新第三小学德育主任王雅婷说,烟卡在玩法上还有可能引起孩子的攀比、赌博心理,同时会把香烟文化过早植入孩子的思想里。
  “儿子才上小学四年级,市面上哪种烟卖多少钱比我还清楚,还拿着压岁钱让我在网上帮他买稀有烟卡。”家长刘波说。记者在某网络购物平台搜索看到,网上售卖烟卡的店铺非常多,一些号称“绝版”“稀有”“不重复”的烟卡打包售价高达几百元,一条销售链的成交量竟有7万单之多。
  新奇玩具
  家长也得擦亮眼睛 
  记者了解到,与烟卡同样盛行的还有动漫卡片。这些印着奥特曼、叶罗丽等国外动漫形象的卡片,形成了一个“故事王国”,让集卡、换卡成为孩子们之间的一种社交游戏。“想要稀有卡就得买盲盒,可能花上百元也抽不到一张,浪费钱不说,还容易让孩子上瘾。”三年级学生家长刘艳青苦恼地说,有的卡通形象低俗,她看到后就会悄悄扔掉,可是孩子却说那些人物之间是有故事的,缺一张都不行。
  除了烟卡和动漫卡片,一种号称能解压的捏捏乐玩具,不仅在玩具店里占据“C位”,而且出现在了文具店、书店和校门口小商店的货架上。它们被制作成“包子”“比萨”“饼干”“寿司”等食品形状,外形、颜色甚至手感的仿真度都极高。这种捏捏乐外包装上虽然有“禁止食用”的提醒,但都不在醒目位置。
  制作成食品形状的玩具,还有被央视曝光硼砂超标的水晶泥、假水、起泡胶等,被装在饮料吸管杯、酸奶杯、泡面杯等仿食品容器里出售。“我家孩子小,很担心他会误食,可是这种玩具现在到处都是,防不胜防。”记者在市区一玩具店里看到,两个小孩拿起装着水晶泥的吸管杯直接就放在嘴里吸,家长一边阻止一边面露愁容地说,现在这些玩具,让家长也得擦亮眼睛跟着“升级打怪”!
  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医生蔺辉说 :“这类玩具容易刺激过敏引起接触性皮炎,如果是特异性体质的孩子,家长就要格外注意了。”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除了模仿食品,市场上一些玩具产品在设计上还用起了“障眼法”,以更隐蔽、更灵活、更诱人的方式出现。最近,很多小学生课间会拿着小喷壶互相喷着玩。一小学教师说:“这种小喷壶的外形很像铅芯盒,很难被发现,学生之间会跟风购买,里边装的液体不一定是水,很容易喷进眼睛里。”
  此外,还有一种在产品介绍中打着“国药”“雾化”“清咽润肺”等字样的“口腔喷雾器”,也悄然成为学生手中的“玩具”。“吸入吞吐的样子和抽电子烟一样,有学生说吐出雾气的感觉很让人享受。”我市某中学秦老师说。记者详细查看了该产品的包装及说明书,并未看到有国家认证的“药”“准”“健”“械”等字样。
  正向引导
  需要家校社会联动
  面对此类“新奇”玩具易引发的安全隐患,对未成年人的安全监管,该如何跟上“节奏”呢?
  “从开店起我们就知道,任何含有烟草商标、标识的制品都不允许向未成年人销售,这是国家规定,谁也不能违反。当遇到孩子来询问时,一般还会跟他们讲明白原因。”于浦说。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我市各家烟草销售店铺都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对于“口腔喷雾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刘晓虹提醒说,国家对未成年人吸入性雾化剂的管理非常严格,用药不当或使用方式不当,容易导致呼吸道黏膜受损,从而引发呼吸道或肺部疾病。
  “每年由玩具引起的误食、误吸、误塞等意外事件,在低龄儿童中还是比较多见的。”市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梁宽说,尤其是很像食品的玩具,幼儿很难区分,这就需要家长提高防范意识,尽可能多看一眼玩具适用年龄,帮助孩子规避一些风险。
  那么,面对这些新玩具,孩子能不能玩?
  经二路小学副校长张婷萍说:“喜欢玩具是孩子的天性,用‘一刀切’的方式管理肯定不行。不管出现什么新玩具,作为家长,一方面要让孩子真正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了解他们对这个玩具的兴趣点,然后在兴趣点上去作积极正向的引导。”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前烟卡的流行已经引起了学校、家长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市场监管部门加大了对玩具市场和校门口店铺的检查力度。市区多所学校积极采取行动,向家长发出倡议和警示,一些中小学还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或家长会,敦促家校联合,加强安全监管。
  “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一些玩具会在他们心中悄然诱导模仿、攀比、暴力、猎奇等心理,潜移默化中参与构建他们的认知、文化和审美,长远来看,会对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深远影响。所以,及时的、正向的行为引导非常关键,这就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积极联动,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王雅婷说。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