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打造更多服务“三农”的智能平台
甘泉
  “麦熟一晌,龙口夺粮”,这句麦收谚语形象地说明小麦收割容不得半刻耽搁,必须与时间赛跑、与天气赛跑。让人欣慰的是,由于类似“嘟嘟农机”等智能化网约平台的普及应用,使得机手和农户实现了信息无缝对接,极大地提高了农机使用效率和麦收速度。
  宝鸡夏粮丰收的背后,离不开现代化农机在小麦颗粒归仓过程中的应用。过去,麦收主要靠人力,“麦客”一词依然让不少人记忆犹新。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各类大型联合收割机开进麦田。然而,由于信息传递和沟通不及时、不充分,机手找不到活干、农户找不到机手的矛盾并不鲜见。于是,打通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成了各级涉农干部和组织的重要课题。
  2019年,岐山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线推出“嘟嘟农机”手机网约平台,并在随后几年持续完善、改进和升级,让农民成功实现了“三夏”服务信息“一码知”。手机点一点,农机到田间。如今,即便在外地打工的农家子弟,也能通过手机App应用及微信公众号预约机手上门收麦。笔者了解到,“嘟嘟农机”手机网约平台,集成了北斗定位、物联网、信息融合等技术,通过整合多源农机实时作业状态信息和生产大数据,为机手和农户填平了信息鸿沟,实现了无缝对接。
  “嘟嘟农机”为我市“三农”服务提供了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精准化的成功范例,也为我们开发更多智能化农机服务网约平台提供了启示。当前,全市农机普及率纸面上的数据已经十分可观,然而“普及率的可观”不等于“使用率的可喜”,打通“三农”所有领域信息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各级涉农单位和组织不断强化物联网思维、用好大数据资源,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全力打造“耕、种、管、收”全过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建设和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