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专 题
第05版:综 合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龙渠古堡扬清风
非遗研学要走深走心
文化墙焕新 风景线变美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非遗研学要走深走心
◎张琼
近期,伴着温暖和煦的春风,我市各县区非遗研学活动愈来愈火热。一些学校和文化馆、文化企业、非遗传人牵手合作,带领青少年走出教室,走进宝鸡秦腔博物馆、非遗传人工作室等地,开展非遗研学活动。非遗研学以“零距离”接触、学习非遗文化的形式,赢得了青少年的青睐。非遗研学要持续健康发展,仍需在传递美育德育价值、丰富体验形式、设计精品课程等方面再接再厉。
非遗研学需持续激发非遗文化的美育德育活力,以非遗之美浇灌童心。秦腔、木版年画、陈仓皮影、西府歌谣等宝鸡非遗项目中,不乏富有美育德育价值的图案、唱词和故事,这些经时间筛选的民间美物,大多传递着向真向美的情趣、惩恶扬善的道德观,是对青少年开展美育德育的宝贵财富。
非遗研学还需重视青少年的体验感和收获感,不断丰富形式。非遗研学要避免走过场式的参观,需在形式上做到可参与、可体验、可触摸、有趣味。近日,宝鸡秦腔博物馆格外火热,宝鸡高新第二小学、宝鸡智博学校、宝鸡一中等学校学生纷纷来这里开展非遗研学活动。秦腔不仅唱腔极富特色,戏服也颇有看头,但学生们平常很少有机会穿到秦腔戏服。在宝鸡秦腔博物馆里,学生们积极体验多媒体换戏服游戏,还在专业秦腔老师的带领下,穿上真正的戏服学手势、站姿、唱腔等,丰富有趣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觉得非遗文化真实、有趣。
非遗研学活动还需设计好精品课程,引导青少年持续关注地域文化。推动非遗研学健康发展,还需考虑到参与者的年龄、接受能力以及非遗项目的特点等。岐山剪纸非遗传人徐引娣认为,目前孩子们对非遗研学的热情高,但存在持续性不佳的情况。这就需在研学课程上多思考、多总结,课程难度是否适宜、是否能持续吸引学生,都需要不断思考,只有瞄准青少年的兴趣点进一步做好课程优化设计,才能让孩子们爱上本乡本土的非遗项目,从而在心里种下热爱家乡、喜爱地域文化的种子。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