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电动自行车“禁止上楼”宝鸡在行动
本报记者 宋文君
    市民在市区巨一广场充电桩上给电动自行车充电

    工作人员“请车下楼”

    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宝鸡高新区检查

  
  春节前后,全国多地频发的电动自行车起火事件,让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管理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3月8日,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国网宝鸡供电公司3部门连发两个文件,对我市住宅小区自用充电设施的建设和安装提出具体要求,以抓好电动自行车的集中有序停放和充电管理。
  那么,我市电动自行车管理面临哪些难点?特别是禁止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飞线”充电等行为,究竟难在哪里?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禁止上楼”监管在加强
  “你好,电动自行车不能停放在消防通道,请您尽快挪移!”不久前,宝鸡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接到群众举报称,辖区一小区楼内的疏散走道内违规停放多辆电动自行车,工作人员立刻联系各车主,命令挪移。“挪走我没有办法充电。”“我又没有推进电梯。”面对执法要求,车主各有说辞。“实际上,我们在日常消防监督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极限拉扯’。”宝鸡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监督员告诉记者。
  不仅消防监督人员会碰到这样的执法难题,小区物业更是每天都会和电动车主正面“交锋”。在市区新福路一小区,记者看到,不时有电动自行车出入。“我们小区有100多辆电动自行车,尽管划定了集中充电区域,但因为充电位不足,还是有车主违规‘飞线’充电,我们每看到一次都要制止一次。”小区物业负责人李先生说,车主每次都是笑嘻嘻地答应了,但下次还是这样。走访中,多家小区物业表达了在电动自行车管理上的“无奈”,对于物业而言,有劝阻、制止的义务,但没有执法权,使得物业管理略显“底气不足”。
  连日来,记者在市区多个小区走访时发现,多数市民使用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意识较强,各小区也都加强了对电动自行车停放的监管,电动自行车“上楼”、“飞线”充电现象较以前大大减少,但部分老旧小区以及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依旧存在这类问题。
  记者了解到,2021年8月1日起,应急管理部发布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对电动自行车随意停放充电等7项消防安全违法行为设定了具体罚则。根据规定,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拒不改正的,由消防救援机构责令改正,对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2022年12月,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也出台了《宝鸡市加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监管重点工作任务及分工实施方案》,加大对电动自行车违法违规停放、充电行为的查处力度,但由于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太高,分布过散,严格管好并非易事。
  多方发力完善配套设施
  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曾做过一次现场实验,结果令人震惊:电动自行车一旦起火,30秒有毒气体覆盖整个空间,90秒温度便达到200℃,明火燃烧约7分钟后,火焰瞬时最高温度达到1100℃,因此,一旦电动自行车起火,不仅难以逃生,且极易出现群死群伤的重大火灾事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有人把电动自行车推进楼道、电梯时,就相当于在自己、家人甚至整栋楼的邻居身边放置了一枚危险的炸弹。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居民都认为电动自行车违规“上楼”、“飞线”充电存在安全隐患,应该禁止,那为什么这些现象仍屡禁不止呢?
  停车难、充电难、电费贵是记者听到最多的答案。“我们也知道电动自行车‘上楼’、‘飞线’充电有危险,但是,小区没有车棚、没有固定充电桩,我也没办法。”采访中,不少电动自行车车主这样说。记者了解到,我市不少小区没有设置固定的电动自行车存放点、充电桩等配套设施,或者数量不足,使电动自行车管理从源头上失之于宽。此外,充电价格上的差异,也是不少市民让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飞线”充电的原因之一。在市区金陵新村,市民刘先生说,在自己家充电,每次费用约2元,而在充电桩充电,每次费用是3元。
  渭滨区宝光路社区宝光北小区共有17栋多层楼和1栋高层住宅楼,物业经理李阳告诉记者,2021年,他们对高层采取“电动自行车梯阻系统”的科技手段来管理,即在电梯里安装了电动自行车阻车器,并在小区配套建设了3个车棚、安装了30组充电桩,并配备了专用灭火器。后来为了满足居民充电需求,又增加了充电桩数量,有效解决了车主下班后集中充电、一桩难求的问题,3年多来运行良好。由此可以看出,对于电动自行车的管理,还是要多倾听车主的意见,并作出相应的改变。诸如充电点如何与民用高层建筑保持安全距离,如何防止室外停放的电动自行车被盗,如何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等,如果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相信群众会积极配合并支持电动自行车的管理。
  “禁止上楼”堵疏相结合
  记者从市消防部门了解到,2022年以来,我市消防救援人员因电动自行车起火共出警59起,80%是在充电时发生的。这其中,有一半是在夜间充电时发生的,同时,90%的起火地点在门厅、过道和楼梯间。
  为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市公安部门与物业管理部门联合,试点打造智慧管理云平台,一旦有市民把电动自行车推进居民楼电梯,派出所的监控平台立即弹出预警信息,民警则第一时间通知社区民警上门劝阻。金台公安分局陈仓派出所已通过这一平台,成功劝阻了多起电动自行车“上楼”事件,减少了安全隐患。目前,我市大部分小区也正在筹备建设这一平台。
  对电动自行车“上楼”既要堵,也要疏。春节过后,市住建局多次牵头发文,要求加大对电动自行车等火灾隐患的排查和整治力度,指导新建小区、单位集体小区着手安装充电设施,引导其他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社区、社会单位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让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给居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的安全感。
  市住建局物管科工作人员介绍说,杜绝电动自行车使用方面的安全隐患,除了做好相应的设备、设施保障,还需加强充电设施建设,多方协调解决好场地使用、电价倾斜等问题,确保其安全运行。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增加了充电器管理和电路保护要求,明确电动自行车应配备智能充电器,具备过充保护、过放保护、短路保护等功能,以防止充电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只有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才能更好地消除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隐患。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电动自行车电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铅酸电池,一种是锂电池。无论哪一种,都存在着较高的火灾风险。在此,宝鸡消防提醒广大市民,禁止电动自行车在建筑物首层门厅、共用走道、楼梯间、楼道等共用部位,以及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及其两侧影响通行的区域、人员密集场所的室内区域停放、充电,务必做到“楼道不停车、电池不入户、人车不同屋”。如果发现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等安全隐患,可拨打12345进行举报,以共同维护居民人身安全和家园平安。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