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3版:专题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本市新闻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文学周刊
标题导航
|
灯俗
正月里的美好
锣鼓声声
故乡“扎快活”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故乡“扎快活”
◎何德田
“正月里来扎快活”,这是我从小听到大的话题,“扎快活”也是故乡春节年俗文化的一种形式。一听说赤沙镇正月十四有“扎快活”,十里八乡的群众都兴奋地奔走相告,呼朋引伴前来观看,场面十分热闹。
故乡陈仓区赤沙镇是陕西西部的一个山乡小镇,年俗文化历史悠久,其中“扎快活”“上刀山”和“打铁花”在陕甘交界方圆几十里有名气,堪称“三绝”。
“扎快活”是西府社火的一种独特形式,也叫“血社火”,内容取材于《水浒传》武松大闹狮子楼,为兄长武大郎报仇的故事情节。武松与西门庆的打斗是在家庭院落进行的,因此“扎快活”展演所用的道具都是一些特制的锥子、剪子、刀、剑、镰刀、斧头、小凳等普通农家生产生活器具。
正月十四是赤沙镇古会的正日,这一天,原本一万多人的小镇变得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人们就是为了一睹神秘奇特的“扎快活”。顺着喧天锣鼓声传来的方向望过去,只见一片黑压压的人头在动,正当望眼欲穿时,五颜六色的旌旗从街道的一头出现了。社火游演开始了,高跷、高芯、高台各种社火外加舞龙、舞狮和憨态可掬的大头娃……各村都在展示着自己的精彩。
“扎快活”是赤沙镇三寺村的压轴表演和重头戏。只见游演角色中,有的被长长的锥子“刺入”脑门,有的被大剪刀“刺中”眉心,有的被锋利的菜刀“劈入”头颅,有的被小板凳或板砖“插入”额头,有的被利剑从前心“穿到”后背,有的被宽大锋利的铡刀“破了肚”……个个浑身是“血”,惨不忍睹,展示了血淋淋的斗杀场面,故被称为“血社火”。
除暴安良,奸人得到应有下场,正义获得伸张,令人无比快活,因此,故乡人叫它“扎快活”。古老的社火在寓教于乐中教化人们要走正道,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
故乡“扎快活”的历史已有上百年了,听说是一外地过路的老人生病落难,被三寺村一吴姓人家收留并养老送终,老人为了答谢这户好心的人家,将自己的江湖绝活和家什都传给了这家人。“扎快活”的化妆和道具的固定一直是独家绝技,它遵照祖制一门单传,即使是表演者,也被封住眼睛在密室化妆,外人根本看不到。世代单传保证了它成为一门绝技。目前,在全中国也是少有的绝活。
正月里来“扎快活”,新春伊始,愿社火游演带给人们快乐。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