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聚焦2024全市两会
第03版:聚焦2024全市两会
第04版:聚焦2024全市两会
第05版:聚焦2024全市两会
第06版:要 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本市新闻
第09版:专题
第10版:专题
第11版:今日高新
第12版:专题
标题导航
|
2024年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贡献宝鸡力量
重点做好8个方面工作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重点做好8个方面工作
1
扎实推进工业强市建设
提升链群发展水平。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打造更具实力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围绕13条重点产业链,继续完善定期调度、揭榜认领等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持续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5+N”政策体系。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和秦创原“两链”融合示范区为牵引,加快宝鸡创新港、智能传感器等共性平台建设。推进航天液体动力产业园、新能源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五大工程”。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园、移动宝鸡数据中心、电信视觉超算中心等项目建设。
2
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力促宝鸡机场一季度开工,确保年内眉太、麟法高速建成通车。
强化水利基础支撑。切实保障水资源;全力维护水安全;着力保护水环境;持续提升水生态。
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强化规划引领;增强城市安全;改善交通出行;加快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推进精细治理。
加强城镇建设。开展县城补短板提品质行动,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产业强、镇容美、服务优的示范城镇。
3
扎实推进文旅提质发展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启动周文化系统研究阐释工程,扎实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和历史文化街区等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推进申报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打造优质旅游产品矩阵。提升太白山、法门文化景区运营水平,加快天台山、吴山景区规划报批,推进关山草原5A级、鸡峰山及千湖4A级景区和大水川国家旅游度假区、嘉陵江源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继续办好宝鸡马拉松、酒展会等特色品牌活动。加快形成自然风光游、历史文化游、魅力都市游、特色工业游、美丽乡村游、赛事节会游六大优质旅游产品矩阵。
提高旅游配套服务水平。高标准实施旅游氛围营造和核心区域亮化,持续提升“一县一桌菜”“宝鸡名小吃”品牌,推进城市商圈提档升级,开通宝鸡南站至市区重点景区旅游直通车。
4
扎实推进深化改革开放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围绕立足宝鸡、辐射周边、面向国际的商品物资集散中心功能定位,强力推动港务区突破发展。坚持港务区和综保区联动发展,推进再制造产业园、果业进出口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设立宝鸡对外贸易服务中心,加大外贸企业孵化力度。优化专业市场布局,推进滨河路等5个农贸市场和经一路小商品批发市场改造提升。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力促融媒体中心改革落地落实,继续深化西凤集团营销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有序推进麟游县、凤县第二轮土地延包,扩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范围。启动全国金融改革试验区创建,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持续深化政银企对接合作,不断拓宽融资渠道。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再出台100项“放管服”改革举措,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全力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打造“信用宝鸡”新名片。
5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进设施化强基;加快产业化强链;发展规模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强化科技化支撑;聚力品牌化提效;开展多元化探索。
加快建设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因地制宜编制214个实用性村庄规划,实施426个乡村建设项目,实现“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全覆盖。争创“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50个。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一体推进城镇平台、产业平台、创新平台和投融资平台建设,做大做强首位产业。
6
扎实推进美丽宝鸡建设
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常态化开展秦岭区域问题排查整治,推进秦岭北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修复,健全常态长效保护机制。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力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加快麦李河等3条河流综合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严格新建项目建设用地准入,确保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等项目实施。严格落实林长制。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7
扎实推进保障改善民生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劳务品牌培育、就业服务提质三项工程,用好“秦云就业”服务平台,确保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出台中心城区新一轮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和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龙泉中学等29所学校建设,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巩固拓展“双减”成果,全力打造“宝鸡好教育”品牌。
推进健康宝鸡建设。加快36个卫健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十大行动,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落实支持人口发展8条措施,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保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高线通过。
织密社会保障网络。开展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适时优化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
8
扎实推进防范化解风险
筑牢经济安全屏障。坚持经济和金融“一盘棋”思想,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动态排查潜在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