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陈亮作 本报记者张家旗
这些年,拍摄制作短视频成为越来越多人自我表达、自我展示的途径,值得注意的是,以往总扮演“观察者”角色的老年人,正逐渐以“参与者”的身份主动融入互联网世界。他们纷纷举起手机,热情地出现在镜头前,勇敢地分享自己的故事,不仅拉近了和年轻人的距离,也让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更加有趣。
勇敢展现更美丽的自己
上周末,宝鸡迎来了久违的雪。早晨不到六点,家住宝鸡高新区爱好广场舞的杨慧妮就早早醒了。已经退休十多年的她拉开窗帘,看到窗外已经是白茫茫一片,连忙披上棉马甲,打开窗户,将手机伸出窗外,拍下这难得的雪景。
30多秒的视频,配上简单的音乐,再附上“宝鸡下雪啦”几个艺术字,上传至抖音。不到两个小时,视频下已经有了十几条留言和点赞,都是来自网络认识的“舞友”。杨慧妮看着大家的留言,脸上泛起了笑容。
自从三年前在女儿的帮助下下载注册了抖音后,杨慧妮很快迷上了刷短视频。依靠海量的数据库支撑和强大的算法,只用了几天,短视频平台就掌握了杨慧妮的浏览偏好——广场舞、乡村生活和菜谱。从此,这几种类型的短视频开始频繁被推荐到杨慧妮面前。那些在短视频中闪耀的普通人,也给了杨慧妮莫大的鼓励。
从去年初开始,杨慧妮也尝试着将自己跳舞的视频上传,从一开始拜托别人拍,到后来买来手机支架自拍;从一开始把自己“藏”在广场舞队伍里,到后来在家里客厅一个人跳;从一开始不懂剪辑、没头没尾、拍完就发,到现在使用专业软件配乐,还要给自己加点儿“分身”特效和“美颜”功能,杨慧妮的视频拍摄剪辑技术越来越熟练,“粉丝”也越来越多。杨慧妮觉得,自己的生活正变得热闹起来。
家住陈仓区虢镇大道的花甲老人刘乃娟也是个短视频爱好者。她不会跳舞,但每隔一两天都会自拍一段视频,配上各种鲜艳的特效动画发在短视频平台上。有时,视频下会配几段她在微信群里看到的优美文字,有时什么也不配,就是简简单单地晃晃头、笑一笑。这种自拍已经持续了两年多。刘乃娟的视频数量已经超过400条,虽然每条点赞和回复都寥寥无几,但她依然乐此不疲。在山西工作的儿子曾经问她,为什么要发这些自拍视频,刘乃娟抿嘴笑笑,说:“哎呀你别管了,挺好玩的。”
虽然儿子也搞不懂这有什么好玩的,但也就随她去了。直到前段时间,他发现老妈的自拍视频再次“进化”,从过去的花草特效,升级成了“贵妃脸”“花旦妆”,甚至是“漫画眼”,他才懵懂地意识到,别看老妈在农村过了大半辈子,其实她也爱美。
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并没有被网络时代抛弃,他们也曾年轻,他们比后辈更多地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人总认为,老年人似乎与现代社会的步伐脱节。其实他们只是走得慢了一些,但永远不会停下脚步。
你瞧,这不就追上来了吗?
寻找志同道也合的朋友
激情广场、秦腔自乐班、广场舞大赛、老年大学以及各县区文化馆常态化组织的兴趣班……近年来,宝鸡老年人的日常文化生活已经非常丰富。在积极走出家门、敞开心胸的同时,许多老年人也利用短视频平台,大方展示自己的兴趣特长,并在网络上寻找志同道合的好友。
家住市区石坝河的张华做了一辈子化工用品生意,前几年孙女出生,他才逐渐从生意场上退下来。因为和亲家轮流带娃,他也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他喜欢吹萨克斯,刚好趁着闲暇时间捡起来练练。幽默风趣的他,把自己吹萨克斯的视频拍下来发在网上,引得朋友和小辈们纷纷点赞转发。留言里,也常有其他省市的相同爱好者指出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在他们的指导下,张华越吹越有信心、越练越好。现在,他每学一首新曲,就会做成视频发上网,寻求大家的意见。
市区陈仓园二区居民邢梅退休10年后,决定从头开始学习电子琴。她从网上买来电子琴,又在网上报了班,天天在直播间里跟着千里之外的老师学习。同时,她还把自己学习的曲谱拍成视频,一开始只是发在微信家庭群里,后来在家人的鼓励下,她尝试着把视频发到网络平台。现在,她也收获了许多“琴友”,每天在视频下方积极和“琴友”互动,琴声也比过去悦耳了许多。
打开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时下火热的网络短视频平台,以“宝鸡”“老人”为关键字搜索,就能看到许多老年人积极展现兴趣爱好的视频,有书法、绘画、舞蹈、戏曲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种类,也有摩托车骑行、徒步穿越甚至电子竞技等年轻人喜欢的活动。许多人的个人介绍中都有“快乐”“爱好者”“享受生活”“相互交流切磋”等关键词。是短视频,给了他们恣意绽放的平台,也让一些“冷门”兴趣爱好者有了呼朋唤友且为乐的渠道。
为下一代讲述美好故事
除了展现自我以外,还有一些老年人,用短视频满足更高的精神需求,乘着新媒体快车把理想的种子播撒到更远的地方。
2023年第四季度“宝鸡好人”、年近七旬的眉县退休教师侯省彦是扶眉战役研究者,从三十多年前,他就自费出版多部扶眉战役系列丛书,对扶眉战役进行了真实、全面、系统、客观的记述和解读,为扶眉战役宣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前几年,他将自己整理的扶眉战役资料搬到网上,供大家讨论和传播,还在微信群里为大家宣讲扶眉战役。
这几年,侯省彦看到短视频的传播效果好,他也自己学习视频拍摄和剪辑,将自己收集的许多珍贵的红色资料以及宣讲录像做成短视频,配以时下流行的AI音乐,一手打造了一系列关于扶眉战役的微宣讲片、微纪录片。网友们纷纷点赞并自发传播,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祖籍扶风县午井镇强家沟村的强玉昌,退休后也紧跟时代潮流,拍摄制作了许多关于强家沟村红色历史的短视频,并依托强家沟村村民自建的红色交友微信群推荐家乡美丽风景、讲述家乡革命故事、宣传村民身上的真善美感人故事。
这些老年人,凭着自己的赤诚和热爱,让短视频在娱乐之外,增添了更多的意义和情怀,也让宝鸡的好人好景好故事被更多人所熟知。
前段时间,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了《老年人情感关怀与短视频使用价值研究报告》,对全国2000名老人进行了调研和访谈。报告中显示:超过75%的老年人有过短视频创作经历,其中经常发布短视频的老年人占比近28%,展示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报告指出,老年人发布短视频越高频,自我老化态度越积极,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主观认知下降;同时,老年人在短视频平台的互动行为越多,越有益于其获得积极的自我老化态度,进一步促进其数字素养的提升。
随着网络时代的持续,必然有越来越多老年人从“围观”到“融入”,从“抱臂抗拒”到“主动拥抱”,在数字世界中享受美好生活。
也许下一部刷爆朋友圈的“大片”,主演就是你的爷爷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