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廉政广角
第05版:应急管理专刊
第06版:广而告之
第07版:特 稿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个人养老金制度将推进全面实施
牢记使命任务 展示履职风采
要求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多发连发势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加强保护传承 坚持守正创新
在希望的田野上播撒梦想
凌云电器上榜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在希望的田野上播撒梦想
——我市2023年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扶风县天度镇村民把采摘的甜柿子装筐
本报记者 孙海涛
寒冬时节,西府大地,456万亩冬小麦随风摇曳,成为一望无垠的动态绿毯。
纵观2023年,在宝鸡1.8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与冬小麦一起“破土而出”的,还有29万亩新建和改造提升的高标准农田、22个新改建的奶山羊规模化养殖场、11户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个新创建国家级生态农场、10个全市区域粮食农事服务中心、14户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当这些“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如种子般播撒在西府大地,你会惊叹于这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更会惊讶于这里乡村振兴的发展速度。
“调”得出的新纪录——敢出手,能出彩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调结构”这只看不见的手在田野间不断发力。2023年,西府大地农业史上的新纪录让人应接不暇。
“2023年,我在流转的800多亩土地上创下了自家的新纪录。”63岁的岐山县益店镇益锋村村民孟五长反问记者,“谁说种粮食不能流金淌银?”
孟五长的底气来自实实在在的数字。刚刚过去的2023年,他秋收玉米又种麦,在“端稳饭碗装好粮”的当下,小麦亩产超过500公斤,青贮玉米卖到各大养牛场,一年纯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
老孟“调结构”的绝招很清晰——种下的是“陕禾192”优质小麦,大大小小数十台农业机械组成“牛群”提高机械化水平。麦子黄了一茬又一茬,玉米收了一季又一季,老孟的绝招屡试屡验。2023年5月,喷药机率先出动“歼灭”小麦吸浆虫;6月初,麦浪翻滚,大型收割机“撒着欢儿”开进一望无际的麦地;6月中旬,麦收完毕,两台大型拖拉机开进地里,在机器轰鸣中耕地、播种玉米一次完成,一天能播300多亩地;7月,玉米长高了,大型喷药机开进地里,展开宽达12米的两翼喷药管,一天能打药150亩;9月,青纱帐里,老孟雇来大型收割机和卡车,一家四口当起指挥员,不但三天就完成秋收,还能顺势用旋耕机完成土地深翻;国庆节刚过,又是大型拖拉机打头阵,三四天就能播下近千亩小麦。
2023年,老孟创下了自家的多项纪录;放眼整个宝鸡,广袤的乡村,一项项粮食新纪录也正在产生。全市2023年粮食总产量达147.32万吨,创建吨粮镇7个、吨粮村22个,“秦麦369”“秦麦851”“陕禾1028”三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审。
一组组新纪录背后,宝鸡敢出手,能出彩。(下转第二版)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