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广而告之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蟠龙高新区
标题导航
|
秦醑芬芳
与雪有关(外一首)
聚焦新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二)
“柿”事绵延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聚焦新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二)
杜学文
现实品格:文学要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提供精神启迪
任何文明形态的出现,都是现实社会生产生活的结晶,表现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特征。在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中,经历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在当下,整个社会生产呈现出一种丰富性和交叉性。进入工业与商业社会,信息化逐渐成为普遍的社会形态,但农业、畜牧业、传统手工业与传统工业仍然是整个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工商服务业、现代金融贸易业、现代交通信息业等已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支柱。空间的缩小、时间的改变、社会关系的调整、伦理结构的新建,以及人的精神、情感世界的重塑,都对人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呼唤更多具有现实品格的文学作品。文学虽然并不一定为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提供方案与政策,却承担着表现社会变革以及这种变革对人的精神世界所产生的作用的责任,需要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积极的精神启迪与思想引领。在人们的生活被科技、大数据“操控”的条件下,人的主动性如何体现?在更多的人离开乡村涌向城市的情况下,人的情感与精神有哪些改变?在农村人口日渐减少、农业问题进一步凸显的趋势下,土地与人的关系如何连接?进入城市之后的人们,又如何安放自己的心灵?等等。这些问题很可能是社会问题,但更是人的精神情感问题。文学不可能回避这些问题。文学的意义就在于敏锐而生动地表现出人在时代急剧变革中的经历和感受、智慧与能力,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闪射出照亮未来的光芒。
虽然文学并不是一种理论形态的存在,但仍然会在形象化的表达中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对价值的选择。这种期待与选择是建立在人对现实认知的基础之上的,是在人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人仍然没有丧失理性的证明。内在的情感、精神会不自觉地打上时代的烙印。也正因此,文学应该表现出人的行为活动、精神世界、情感形态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特质。这种特质是源于现实生活的新变的,是人在现实社会中不同于以往的新努力、新追求中形成的。
在社会发生变革的条件下,人的精神世界、情感形态也将发生变化。随着现代社会流动性的空前增加,人们会表现出对现实认知更大的开放性、包容性,但也可能会出现情感的疏离性、陌生化。传统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乃至家族关系会削弱。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资本的力量更深刻地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人,以及由人构成的社会需要在这样的语境中保持理性。这是一个消费的时代,消费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随着过度消费、奢侈消费等现象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入,人的欲望会进一步膨胀、强化,甚至泛滥。这是我们需要警醒的。但是,在另一方面,人的奋斗精神在增强,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变革精神、开放精神、包容品格、协作思想、共同体意识等在日渐强化。人的精神世界、情感形态、价值观念在这种变革中将重新整合构建,显现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品质。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十分需要文学表现出人的理性精神、正确选择,需要文学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用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故事、美好的情感来净化、提升人的心灵世界,增强人们积极健康的精神品格,使人民更加团结奋发,社会更具创造活力,情感更为强健美好。文学面对的是一个发生了巨大变革的时代。新的现象次第而出,新的问题不断产生。人们需要适应这种变革,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本质性认知,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那些具有主动性的作家可能会有意识地表现这种历史的必然性。而另一些作家可能会在自己的创作中,源于生活的真实与人之理性,无意识地表现出历史的可能性。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他们都将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的启迪。他们写出的作品是我们正确走向现代化进程的艺术记录,是历史必然性的文学表达。
(据《文艺报》)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