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汽商用车智能化生产线上,工人组装车辆。
吉利汽车智能化生产线上,机械臂在工作。
秦川机床总装车间里,工人们通过数控机床加工产品。 本报记者 胡红玲
奔腾翻涌的数字浪潮,激荡着“数字宝鸡”阔步前行,在2023年的发展答卷中,留下一个个铿锵印记:我市5个数字经济案例荣登全省数字经济典型示范案例榜单,是入选项目和涉及类型最多的地级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连续两年获评全省第一;全国首家市级视觉超算中心落户宝鸡;成功举办2023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实现引资23.2亿元;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预计为168亿元……
围绕数字经济发展,今年市数字经济局以重点项目为支撑,不断探索“数字+”新模式,全力释放数据要素潜能,在推动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让“数字宝鸡”建设彰显澎湃动能。
锻造引擎筑牢硬支撑
数字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更是将数字经济的发展提至重要高度。
围绕我市数字经济未来发展,市委书记杨广亭在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座谈会上要求,全市上下要围绕数字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系统评估,加快制定本区域本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行动方案,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努力塑造宝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市长王勇在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开展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加快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大数字经济牵引力。
按照中央、省委部署,市委、市政府要求,市数字经济局迅速行动,牵头制定了《宝鸡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宝鸡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等纲领性文件,明确以项目为“强引擎”“硬支撑”,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数字经济发展谋篇布局。
抓项目先要抓招商。2023年新年伊始,市数字经济局主要领导就带领市级相关企业负责人赴厦门,在参加第二届千兆城市高峰论坛期间,开展数字经济考察招商推介活动;随后又带领各县区大数据发展服务局、工信局及相关企业负责人,马不停蹄到上海、沈阳、重庆、贵阳等地,深入了解数字政府、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沿动态,与专家、当地企业负责人就园区总体规划、项目建设、配套设施、人才引留进行沟通交流,并推介宝鸡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先后对接洽谈了数字经济领域和传感器产业链上20余个项目。
在加快“走出去”招商的同时,不忘加大“向上争”的力度。利用周末,市数字经济局主要领导带领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赴工信部、国家数据局、国家信息中心、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开展汇报对接和招商引资工作,为我市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网络部署、平台建设、融合应用等方面,争取到国家部委的关注和支持。
大招商孕育新希望,大项目预示大发展。在西府大地上,一场令人瞩目的2023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为我市引来无数“金凤凰”。大会吸引全国182户企业、24家科研院所402人参会,当会签约总投资23.2亿元的8个项目,推动前三季度全市19户重点传感器企业发展,预计实现产值25.32亿元,同比增长12%。
一个个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大项目纷纷签约落地。作为全国首家市级视觉超算中心的宝鸡视觉超算中心,总投资10亿元,承载着为“东数西算”提供视觉算力的重任,目前项目已完成72台智能模块DC仓安装,视觉超算警务平台已投用;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已列入国家重大项目库,2023年宝鸡云计算中心专项债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总投资15亿元的宝鸡移动数据中心暨生产调度用房项目已完成地表拆迁工作,开工在即……
一系列数字经济的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政策,让数字经济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乘“云”起势,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数字动力。
用“数”赋能激发新活力
在数字产业化的推动下,我市加快“数字+”全领域赋能脚步,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现代农业、城市治理等重点产业、行业深度融合,真正让数字技术成为创新驱动的关键要素。
在位于岐山县的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一个高度灵活、自主可控的一体化智能网络,正在悄然与企业的研发、制造、销售、管理融为一体。汉德车桥在行业内率先上马了大规模智能制造工厂转型升级项目,确立并实施“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三步走战略,公司获评“陕西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其开展的项目获评“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应用,培育造就了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绿色制造、国家智能制造、柔性制造等优质企业,使工业高质量发展焕发勃勃生机。
围绕苹果、羊乳、猕猴桃、高山蔬菜等重点农业产业,我市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先后建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宝鸡农机信息化服务等8个数字农业项目和20个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加速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如今,在太白县大湾区绿色蔬菜供应基地里,无人驾驶农机自动调整方向盘,将旋地、除膜、起垄一气呵成;在陇县欣绿蔬菜专业合作社里,智慧农业数据控制展示中心的屏幕不停刷新,实时显示果蔬大棚里的温度、二氧化碳含量等指标,让大棚内果蔬生长环境情况一目了然;在麟游县欣桥利丰现代农业示范园内,智能放风机、智能卷帘机、水肥一体机等设备,连接农业智能化系统,用手机就能实时远程调控温室环境,通过“数字+”实现了从会种菜到“慧种菜”的转变。同时,为了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我市印发了《宝鸡市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进方案》,积极推进智慧农业大数据云平台项目建设,推动县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应用,全方位、多角度推动我市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在我市主城区地下,给排水、热力、燃气、电力、通信等管网设施盘根错节,管网长度近4000公里,其上还分布着6.8万余个检查井。为保证城市管理有序高效,市数字经济局打造出智慧地下管网综合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了覆盖主城区的“一套标准规范、一套数据库、七项子系统”的地下管网全流程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了我市城镇污水处理质效和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能力。智慧地下管网综合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也成功入选全国2023年数字城市论坛数字城市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
从车间到田间、从制造到“智”造、从治理到“智”理,“数字+”成为壮大优势产业、助力转型发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助推器,惠及各行各业,加速全市“数字+”版图不断扩张。我市也因此受邀参加了10月25日在北京举办的2023年数字经济企业研究成果发布暨研讨会,在会上分享了宝鸡如何以数字经济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
挖掘潜能开拓新局面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如何更好地共享数据、运用数据,构筑数字宝鸡建设新优势,是当下的发力重点。为此,市数字经济局把抓好网络布局、政务大数据体系、数据要素体系等重点工作,与主题教育和“三个年”活动相结合,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转变干部作风,筑牢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的数字底座,促进数据高效使用。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产业发展的前提。我市启动了千兆城市创建活动,印发《宝鸡市2023年创建千兆城市实施方案》,全力加速5G塔类基站建设。目前已实现市县镇5G网络三级覆盖,全市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13个,5G用户占比达28%。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100%,创建国家千兆城市的基础不断夯实。
让数据“破圈”、让业务“跨界”,是数字时代提升政府治理效率的关键因素。抓住“打通省市县、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壁垒”这一重点,市数字经济局牵头制定了《宝鸡市市级政务信息化管理办法》《宝鸡市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抓好全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的统筹准入工作,并主动对接争取国家及省上咨询服务类数据接口使用权限。截至目前,我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数据交换量累计达到7.36亿余条,实现了政务信息横向、纵向的互联互通,为“一网通办”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夯实数字底座的同时不忘强化安全监管,截至目前,市数字经济局共处理省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监管平台问题3795个;市政务外网安全体系建设入选《2023中国数字化转型优秀方案集》,为全省唯一入选案例。
10月15日是宝鸡马拉松鸣枪开赛的日子,正在试运行的宝鸡市动态人口分析系统后台,一组组市区主要街道及各商圈人群流向的实时数据不断刷新。市数字经济局大数据产业科工作人员说:“通过分析动态人口数据,我们不仅能及时了解各区域、景点、商圈的峰值人数、峰值时间,还能通过实时人员流向做风险预判,提前做好交通、消防等各类应急准备工作,能有效防止因人流密集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也能为今后完善重大节日、活动的应急预案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持。”依托宝鸡市动态人口分析、宝鸡市企业数据库及服务、宝鸡市证照电子化等系统,我市实现了从共享数据到应用数据的升华。
深挖“数据矿”,释放数据要素在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价值,让宝鸡城市治理亮点纷呈、成绩斐然。依托大数据分析,不断深化我市“大热线”改革,归并全市47条政务热线、整合11个媒体留言渠道,构建起一号受理、全市各级党政部门和有关单位协同办理的“大热线”格局。这一做法被《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关注报道,并且市数字经济局主要领导代表我市在2023第五届全国政务热线发展论坛上进行经验交流。即将于12月28日在北京举办的数智城市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论坛2023年会上,市数字经济局提交的《元宇宙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宝鸡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智能分析系统》作为数智城市典型案例,将在现场进行展示。一个个项目落地、一次次优秀经验分享、一个个经典案例展示,正是宝鸡加快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的具体实践。
数字潮涌逐浪高,扬帆起航正当时。“数字宝鸡”正乘着数字经济发展的东风,焕发新活力、展现新作为,昂首阔步迈向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