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读书博主张小亚推荐《常识课》
补全我们所缺少的“常识”
本报记者 王卉

  即将告别43岁的张小亚这几天连续发布了几段读书推荐的视频。她在网络平台小红书当读书博主即将进入第五个年头,她把“人生如海,好书是我们的导航”当作签名,这些年来,已与文友分享了三百多篇读书感悟与读书趣事。
  喜欢读书的张小亚最初是在帆书App上听书,听过200多本书后,她觉得每次听完,总有一种失落的感觉,就像是与朋友分别了。有时候,听到自己喜欢的篇章句段,她却没法及时细细回味,等有了时间寻找整理的时候,却发现非常麻烦,索性后来就一直买纸质的书来读。她每看一本书都会在书的第一页,写上看书的日期,比如某年某月某日第一次读,因为有的书可能会读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书有很多种,有的书看名字就知道书的内容,比如《阅读的方法》,有的书看名字也不一定完全猜对内容,比如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常识课》。这本书用理性的视角解读当代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涉及家庭、情感、学业、职场等多个生活场景,在作者的专业知识与人文精神指引下,让读过的人耳目一新。
  “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还以为它就是一本关于生活常识的书,我在心里嘀咕,常识还需要有人提醒吗?可当我漫不经心地翻开书,随便读了些内容,却发现这些‘常识’正是我欠缺的。”偶然在书店遇见《常识课》的张小亚,当时还不知道在网络上已经很出名的南京大学杜骏飞教授,但她那天恰巧拿起了那本《常识课》,因为封面的苹果绿色充满了活力。翻开书,正巧是“父母与子女”那篇,她读完继续翻着,又读到了“父亲”那篇,这两篇都读完,站在书架前的张小亚眼泪已止不住地从眼眶中流了下来。书中说“父母与子女有一个相互谅解的关系”,这让她想起了自己与父亲一直恩怨交杂的关系。当年,自己明明考上了最好的学校,但专制的父亲却改变了她的求学道路,以致她后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因此变得坎坷。虽然后来父亲也后悔当初的决定,但这后悔却难以让父女俩消除隔阂。
  “如果父母做了不太完美的事情,力所能及地去谅解他们。因为,这就是他们的水平,而你的人生使命,则是要超越他们。但愿,在你将来做父母的时候,做得比他们好。”书中的话影响着张小亚,她放下了埋怨,原谅了父亲,也将更多的爱与关心放在了女儿身上。在教育孩子的“常识”中,她听从杜教授的提醒,把孩子先养育成一个优秀的人,其次再去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因为每个孩子个体不同,每个个体的气质又不同,应该有不同的喜怒哀乐、不同的人生。
  张小亚看书有个习惯,就是会同时看好几本新书,但杜骏飞的《常识课》是她用5个小时一口气读完的。书中每个观点都明白透彻,每一篇都有感情、有温度,她把书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也推荐给网上更多的书友,她说:“书里很多内容,都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或者正在经历的,那些‘常识’定会让人有所收获。”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