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在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致训词五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授予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宝塔消防救援站(简称“宝塔消防救援站”)“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们是“宝塔山下的忠诚卫士”。建队50年来,宝塔消防救援站传承红色基因,淬炼过硬本领,精心守护75万老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宝塔山下的忠诚卫士
——记“时代楷模”延安市宝塔区宝塔消防救援站
    宝塔消防救援站消防指战员正在训练(资料照片)

  陕西日报记者 王婕妤 王姿颐 董剑南
  这是一支铁心向党传承红色基因的忠诚队伍——
  诞生在宝塔山下,成长于延河岸边,他们承载着党和人民的重托,精心守护75万老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被亲切地称为“红军传人、人民卫士”。
  这是一支英勇无畏始终冲锋在前的拼搏队伍——
  百般锤炼,磨砺本领,他们践行铮铮誓言,始终做到“有警必出,闻警即动”,成为一支老区人民召之即来、战之必胜的抢险救援生力军。
  这是一支赴汤蹈火诠释使命担当的奉献队伍——
  砥砺初心,竭诚为民,他们沐浴着延安精神的光辉,危急时解救群众于水火,平安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他们是新时代的张思德。
  这是一支勇攀高峰书写无悔青春的光荣队伍——
  他们曾先后获得各级各类荣誉230余项,其中,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2次。改革转制后,宝塔消防救援站被党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被应急管理部表彰为“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被陕西省委命名为“三秦楷模”。
  这支队伍就是延安市宝塔区宝塔消防救援站。1973年建队以来,一代代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奔赴延安,加入队伍,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日前,中宣部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获此殊荣,他们难掩激动之情:“在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致训词五周年、宝塔消防救援站建队50周年之际,能获得‘时代楷模’称号,我们感到无比光荣。这是党和人民给予的信任、授予的荣誉。我们将继续以奋斗者的姿态,立标示范,为守护老区人民幸福平安、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永做宝塔山下的忠诚卫士!”
  50年来,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宝塔山下熠熠生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
  11月29日6时30分,天还没亮。
  宝塔山下、延河岸边,随着清脆的哨声,一群平均年龄20多岁的“蓝朋友”冲出宿舍,列队跑操。
  他们年轻的面庞上,透着热情与坚毅。为了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他们时刻准备着。
  2022年4月14日15时30分,宝塔消防救援站接到指挥中心电话:包茂高速公路枣园隧道,一辆满载21吨液化天然气的槽罐车发生泄漏,速去救援!
  险情就是命令。宝塔消防救援站立即出动13名指战员、3台消防车,火速赶往现场。
  此时,枣园隧道内浓烟滚滚,车辆挤得水泄不通,消防车到达现场后只能停在隧道口。槽罐车四周布满雾状液化天然气,只要有一点火星,就会发生剧烈爆炸。
  “跟我上!”
  扛上水枪、铺设水带,来不及多想,宝塔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裴文博挥了挥手,带上战斗班班长王亮亮,义无反顾地向隧道深处走去。
  很快,隧道里的天然气被稀释,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根据救援方案,泄漏的槽罐车要先被拖下高速公路,但车辆在拖动过程中,随时可能因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爆炸。这对现场操作提出了极高要求。
  裴文博思考片刻,便和王亮亮跟在车后,随时用雾状水喷洒,确保周围环境湿润,避免产生火花。
  下了高速公路,消防指战员经过商议,决定采取“氮气置换、倒罐转移”的处置策略。经过31个小时的奋战,险情被成功排除。
  延安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之一。宝塔区有数量众多的石油生产、炼化及油气集输企业。保障驻地能源企业安全生产,是宝塔消防救援站的责任与使命。
  时间的指针回拨至2017年1月4日。当日18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宝塔消防救援站响起。
  宝塔区延安延濮石化有限公司生产装置爆炸起火,情况万分危急。
  宝塔消防救援站26名指战员迅速出动,赶往火场。此时,大火已照亮了半边天,起火部位不断有油品流出。一旦火势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直抵火场核心!”时任宝塔区消防中队(今宝塔消防救援站)中队长廖鑫发出命令。指战员们顶着高温,全力阻止火势蔓延。随后,延安消防支队(今延安市消防救援支队)增援力量赶到现场。
  经过奋力扑救,次日0时30分,明火被全部扑灭。
  接着,是最危险的堵漏作业,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生命。
  “谁上?”时任延安消防支队支队长薛辉问。
  “我!”经验丰富的廖鑫冲在了最前面。
  1月的延安,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
  廖鑫用冷水浇湿全身,开始作业。只见他拧掉烧坏的法兰,石脑油“哗哗”地往出涌。廖鑫屏住呼吸,用锥形堵漏工具成功堵住了破口。随后,他起身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人群中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从事故现场到救援一线,这些年,消防指战员走到哪里,就把英勇顽强的印记留在哪里。
  2020年夏天,连日降水考验着陕北松软的黄土。7月24日21时许,延安市安塞区马家沟发生山体坍塌,1名工人被埋。接到求助,宝塔消防救援站迅速组织人员驰援。
  “连日降雨,土质松软。如果我们直接用大型机械清理救援,容易对被困群众造成二次伤害。”时任特勤班班长代文其说。
  时间就是生命。代文其戴上手套,带领指战员用工具掘土、用双手刨土……几个小时中,他们一点点将泥土刨开,并不断向被困人员呼喊。
  回忆起那天的场景,代文其说:“雨中作业,每个人都很疲惫。但看到被困人员被安全救出,我们感到无比欣慰。”
  每一次抢险,都是与生命赛跑;每一次出发,都是全力以赴。建队以来,宝塔消防救援站累计接警出动1.25万余次,抢救被困人员3200余人,保护财产价值197.4亿元。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练就科学高效、专业精准的过硬本领
  火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武艺练不精,不是合格兵。
  “作为消防员,没有良好的体能和实战技能,到了火场咋去救人?”这是宝塔消防救援站站长孙帅征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宝塔消防救援站,每名指战员都有这样的意识:唯有练就高强本领,才能身体力行地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地处狭长拥挤的核心城区,宝塔消防救援站一直没有训练场地。在做好日常执勤、救援任务的同时,指战员利用有限条件、零碎时间,克服一切困难完成训练任务。
  “没有训练场地,我们就去延安市体育场,先是绕操场跑3000米,然后背上7.5公斤重的空气呼吸器跑5000米,接着是400米综合体能操……”孙帅征说。
  体育场满足不了指战员的训练需要时,延安的山山峁峁就成了他们的另一个训练场。指战员背上空气呼吸器,两人一组,沿着凤凰山的步行梯,一走就是几个来回。汗珠顺着脸颊、后背流下,浸湿了衣服。
  今年10月,副站长宋志诚参加全国消防救援队伍第二届“火焰蓝”实战化比武竞赛。
  从接到通知起,每天晚上加跑5000米、加做300个俯卧撑成了宋志诚雷打不动的习惯。有一次,在连续做15组单双杠训练后,他吃饭时胳膊都在发抖。
  这一练就是7个多月。最终,宋志诚获得楼层火灾内攻操单项第一、枪炮协同灭火操单项第九的好成绩。
  砥砺刀锋,为的是关键时刻能“亮剑”。高强度的训练提高了消防指战员的业务能力,宝塔消防救援站人人练就一双“铁脚板”和两条“飞毛腿”。在历次考核比武中,指战员体能、业务优秀率均达到100%。
  一级消防长张保愿是宝塔消防救援站人人尊敬的“老班长”。
  从灭火特种器材到战斗车辆,从一颗螺丝钉到一个继电器,张保愿样样拿得起、讲得清、用得熟。平日里,他喜欢钻研修车,除了学手册、翻资料,还老往修车厂跑,靠实践摸索练就了一身本领。
  有一次,张保愿代表延安参加全省大比武。就在比赛前2个小时,参赛的消防车突然出了故障,不能正常出水,修理公司的技师反复检查也搞不清楚问题出在哪儿。
  “几个月都白练了。”同志们急得直跺脚。
  张保愿让大家别慌,并仔细检查管道堵点。原来是继电器生锈导致车辆出现故障!他找来一支牙刷,把锈点刷开,很快解决了问题。
  “一把牙刷修好一辆车。张班长真神了!”修理公司的技师竖起了大拇指。
  1993年入伍以来,张保愿被陕西省消防救援总队记个人三等功3次,被评为“全省十佳士兵”。
  在张保愿的影响下,学习和创新成为宝塔消防救援站的好风气。目前,全站32人考取了绳索教员、舟艇驾驶员、无人机飞手、职业体能师等证书,全员获得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员资质,向职业化、专业化、正规化的目标不断迈进。
  “面对改革转型,不专业就是不敬业。”张保愿说。
  进入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型,职能任务拓展为“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救援。
  针对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点,宝塔消防救援站精研战法操法,研究制作一批创新型器材装备,有效解决了垂直铺设水带无支点、易磨损和高层供液供水难、入户进门破拆难等问题,为同类型火灾扑救配备了“坚甲利器”。
  针对延安缺水少雨的特点,宝塔消防救援站创新提出全水系泡沫作战方法,编写《火场供水原则》理论教材,提高了火灾扑救效率,为全省同类地区灭火救援提供了“宝塔经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光荣传统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是刻在宝塔消防救援站每位指战员骨子里的“集体意识”。无论人员如何更替,环境怎么变化,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不变。
  一碗小米稀饭,一盘咸菜。指战员丁少翔始终记得,加入宝塔消防救援站的第一天,自己吃上了“红军饭”。
  在参观了杨家岭革命旧址后,丁少翔更加明白“艰苦奋斗”这四个字的深刻含义。
  “以前,延安是一个印在书里的地名。来到延安后,我渐渐感受到了延安精神的力量。”丁少翔说。
  对于宝塔消防救援站全体指战员来说,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键是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上。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13年,留下了全国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革命旧址群。
  据统计,延安共有革命旧址445处,仅宝塔区就有158处。九成以上的革命旧址是砖木结构,收藏着大量的革命文物与文献资料,耐火等级低,致灾因素多,消防安保任务繁重。
  对此,宝塔消防救援站形成了“一址一策一演练”工作制度,对红色革命旧址进行定期检查,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维护保养。自建队以来,宝塔消防救援站实现延安所有革命旧址零火灾事故。
  10月13日,指战员王星星像往常一样,穿上备勤马甲,来到宝塔山下,开始巡逻。
  “巡逻、检查是保护革命旧址的日常工作。每一个角落都不能放过,每一盏灯的线路都要仔细排查。”王星星说。
  从宝塔山的山脚到山顶,游客只需半个小时就能走完。指战员巡逻一趟要走两个多小时。这样的巡逻一天要进行2次。
  路上,王星星看到一名游客推着轮椅吃力地上坡,老人坐在轮椅中摇摇晃晃。他赶忙上前,一直将轮椅推到山顶。没等游客道谢,王星星便转头离开,继续巡山。
  大事再大,也大不过群众的平安;小事再小,涉及群众冷暖的事都不小。
  2009年,宝塔消防救援站组建了以党员骨干为核心的张思德班。他们战时是先遣队、攻坚组,平时是宣传队、服务队。
  11月15日,宝塔区柳林镇中庄村村民王世梓提着满满一筐玉米,走进宝塔消防救援站。“今年玉米刚下来,家里收成好,特意带来给你们尝尝。”
  宝塔消防救援站与王世梓结缘于一次消防安全宣传活动。王世梓的老伴常年生病,孩子们都在外打拼,家里只剩老两口。从2021年夏天开始,指战员们一有时间,就上门帮老人干农活、跟老人拉家常。经过两年多的相处,王世梓早已把指战员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每逢节假日,张思德班的指战员们就到延安市八一敬老院,看望那里的老红军、老八路。
  八一敬老院104岁的王布福老人一直有个心愿:为昔日同班战友张思德扫墓。
  11月24日,指战员们带着老人前往“四八”烈士陵园。
  凝视着墓碑上“张思德”三个字,王布福的眼眶湿润了。想到战友张思德对党忠诚、为人民牺牲,再看着眼前的指战员们,他说:“你们这群好后生,就像张思德一样实在。你们要传承张思德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在一代代指战员们心中,张思德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象征,激励大家争当服务人民的时代标兵。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50个春夏秋冬,宝塔消防救援站扎根在延安这片红色热土,从“橄榄绿”到“火焰蓝”,戎装虽换,但他们守护人民平安幸福的初心、誓言从未改变——
  “人民满意”没有最高点,更没有休止符。宝塔消防救援站时刻准备着,以人民期盼为念、为人民利益而战!
  (据《陕西日报》)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