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百年古钟 “汉丞相司直卢奴令南郡太守郭公故里”石碑 硕大的“励志树”催人奋进 “汧水悠悠去似絣(bēng),远山如画翠眉横。”在千阳这片碧水青山的土地上,有一个村子名气很大,它就是今年8月份被市民政局认定为宝鸡千年古村落的大寨村。
大寨村位于千阳县城东北,隶属南寨镇,距县城8公里。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是古丝绸之路南线的必经之地,是西汉丞相司直郭钦的故里,是清朝武术家宋朝佐的家乡,还是历代朝廷屯兵扎寨的地方——大寨的村名也由此而来。“小雪”节气过后的一天,笔者来到这个历史文化浓郁的村落,探访散落在乡间的文化故事。
丞相司直“举不法”
在大寨村村口的牌楼下,立在路东的两通石碑十分引人注目。一通石碑为清光绪十三年汧阳知县李嘉绩所立,上面刻有“汉丞相司直卢奴令南郡太守郭公故里”,另一通石碑为千阳县政府所立,上面刻有“汉丞相司直郭钦故里”。在大寨村休闲广场上,有气势宏伟的郭钦故事浮雕墙,供村民及游人瞻仰。
司直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其职责是协助丞相检举百官的不法行为,郭钦作为汉丞相司直,因弹劾汉哀帝刘欣的宠臣董贤,被昏庸的汉哀帝贬职为卢奴(今河北定县)县令。汉平帝时期,又任南郡(今湖北省江陵县)太守,后因不愿与奸臣王莽为伍,托病辞官,回到家乡大寨村,病逝于家中。明代时,千阳知县夏之时在城东修建“三贤祠”,尊奉燕伋、郭钦、段秀实为“千阳三贤”。
“郭钦克己奉公,两袖清风,在朝廷任职时弹劾贪官,在地方执政时兴利除弊,因此深得百姓拥戴。他不仅是我们大寨人的骄傲,更是我们郭氏后人的骄傲。”今年53岁的大寨村党支部副书记郭红江对笔者说。
据郭红江介绍,大寨村姓氏中,郭氏均为郭钦后代,在汉高祖时,郭家已是当地的名门望族。郭钦在祖辈、父辈的言传身教下,自幼饱读诗书,养成了质朴、诚信、正直的性格。担任丞相司直期间,郭钦了解到豫州刺史鲍宜越权干预郡守行政事务,立刻据实上奏,鲍宜很快被免职。当时,京兆尹薛修是丞相薛宣的弟弟,旁人都对其阿谀奉承,郭钦不为所动,当他发现薛修有不法行为时,果断向朝廷举报,最终薛修也被免职。汉哀帝刘欣即位后,专宠郎官董贤,许多大臣纷纷劝谏,可刘欣不但听不进去,反而对劝谏大臣进行惩罚。郭钦心系国家安危,不顾身家性命,毅然决然地连续弹劾董贤。刘欣听不进去郭钦的意见,遂将郭钦贬到卢奴任县令。
汉平帝即位后,郭钦被调到湖北,升任南郡太守。无论在卢奴还是在南郡,郭钦都秉公执法,造福当地百姓。后来,王莽在朝中势力越来越大,许多官员都投靠过去。郭钦虽身在南郡,依旧一心为国,不愿依附王莽,最终辞官回乡。因为忧心国事,面对王莽篡权的现状,郭钦心中满是无奈和愤怒之情,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不久之后便在家乡去世。
“纵观郭钦的一生,他不畏奸邪,敢于坚持原则,不与其同流合污。郭钦清廉正直的品德影响了他的子孙后代和大寨人。如今大寨村政风清正、民风清朗、村庄和美,村上党员干部恪守清廉底线,崇德尚廉的氛围越发浓厚,村民的幸福感持续提升。”大寨村党支部书记赵卫军说。
武术名家“传红拳”
“清朝时,我们大寨村就出了个红拳大家,他就是我们宋氏家族的先祖宋朝佐。”大寨村年过八旬的村民宋喜贵对笔者说。据他讲,宋氏属武术世家,村上宋氏均为宋朝佐后代,家族历代人都会红拳,他儿子宋维刚今年50岁,自幼习练红拳,至今已有四十多个年头了。
红拳是发源于宝鸡的地方拳种,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清代,红拳在关中十分盛行,名师辈出,乾隆年间,千阳的宋朝佐、凤翔的师宝龙、耀州的郭崇志、宝鸡的张阳真皆是当时的红拳名家。
宋喜贵年轻时曾任村干部,在他的记忆中,祖辈几代人都过着习武、救人、修身的生活。旧时,宋氏男孩从五六岁起,每天早晨五点多,便会被爷爷和父亲从被窝里拉出来练红拳,从练气、练桩、练势、练功力到练意志,扎实掌握每一门基本功。目前,大寨村宋氏一族中,还流传着宋朝佐一人勇斗十几个悍匪的故事。
时至今日,宋氏家族中,仍然不乏习练红拳的人。每年春节,县上举办社火游演时,就会有武术红拳项目。宋氏后代在红拳表演中用到的“连枷棍”,就来源于过去西府农人打麦脱粒时使用的农具“连枷”,如今这已成为红拳的一种器械。
“把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不负长辈期望,研习红拳,让红拳之树枝繁叶茂,让红拳之花在全国各地竞相绽放。”宋喜贵说。
百年古槐“励后人”
古树名木被称为“绿色活化石”,不仅是悠久历史的见证者,也孕育了美的生态景观,承载着群众的乡愁。
在大寨村,就有这样一棵百年古槐,无论在干旱的夏季,还是在严寒的冬季,它都是坚韧不拔,屹立不倒,很受村民敬重。在赵卫军的指引下,笔者在一片麦地里,见到了这棵古槐。站在树下仰望老槐树,树干如龙,树冠如云,树高约十几米,好像一座大山平地而起。
赵卫军对笔者讲,这是一棵龙爪槐,存活了百余年。如今,老槐树成为村民的参照物、话引子,村民常以百年老槐打比方、讲道理,青年人遇到挫折气馁时,老辈人会说,你还不如老槐树,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淋;老人患病想不开时,后生们会劝说,老槐树能活上百年,靠的是精神,精神好身体才好。老槐树也因此被村民誉为“励志树”。
据赵卫军介绍,与老槐树相伴相随的还有东侧的一口古钟,历经数百载依然风采不减。此钟铸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高1.3米,直径1.1米,属国家二级文物。
近年来,大寨村深挖乡村文化内涵,以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对郭公故里碑、古槐、古钟进行保护、修缮。在郭钦、宋朝佐这两位名人故事和精神的浸润下,今天的大寨人克勤克俭、清正安乐,好家风好民风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