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钢管公司生产的输送管 西电宝鸡电气有限公司智慧运维管理系统 青岛啤酒宝鸡有限公司污水处理中心 当我们在谈论工厂时,究竟要讨论些什么?
是钢铁的相互碰撞声,还是从高耸的烟囱中冒出的黑烟?是工人们浸满油污、发灰发黑的工作服和挂满汗水的脸庞,抑或是火光熊熊的各种锅炉?
在各种影视作品和媒体图像的呈现下,只要一提到工业生产,人们就会不自觉地在脑海中勾勒出这样的场景。
但正如今年亚运会开幕式上踏浪而来的“数字火炬人”一样,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生产方式的革新,如今的工业生产,早已不再如人们刻板印象中那样,而是以一种更具科技感、更环保、更亲民的形式涌现。
在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后,工信部2021年制定了《“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对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鼓励各生产企业构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工业赋能绿色发展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格局,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近期,省工信厅公布了陕西省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我市9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绿色工厂6家、绿色设计产品企业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至此,我市绿色工厂增至19家。
什么样的工厂才能叫绿色工厂?它的评选标准是什么?我市已有的绿色工厂发展如何?它们对全市工业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
且随记者走进几家颇具代表性的绿色工厂,在盎然的“绿意”中寻找答案。
当阳光照耀光伏板上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将原本翠绿的叶子冲刷得更加晶莹剔透,树下的草坪平整干净,几只麻雀顶着雨点在草坪上来回跳跃着觅食,一派美丽的景象。
这里不是公园,而是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的厂区。数百棵雪松、杨树、槐树等乔木将厂区拥入怀中。记者了解到,宝鸡钢管公司的绿化面积约为83000平方米,占厂区室外总面积的30.5%。
这就是绿色工厂吗?
是,也不全是!
宝鸡钢管公司发展和企管法规处主管许建国告诉记者:“绿色工厂并不是单纯地根据‘颜值’评判,内在的‘含绿量’才是最重要的!”
根据国家标准,绿色工厂是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绿色工厂通过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打造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示范标杆,是各行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典型。
“说起绿色工厂,就要从我们的屋顶说起。”许建国笑着伸出手向上指了指。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深蓝色的光伏太阳能发电板成片连接在一起,铺满了屋顶。
从2017年起,宝鸡钢管公司就开始在厂房屋顶建设光伏电站及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其中,姜谭光伏电站占用面积5.02万平方米。今年1月,该公司还在办公区域共计4处屋顶安装了总面积为4273平方米、建设装机容量398千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采用“自发自用”方式,就近接入厂区内各低压配电室。现在,公司1号、2号办公楼和报告厅、行政服务中心等办公场所均实现绿电办公。
许建国给记者算了笔账,今年截至10月末,姜谭光伏电站累计发电1892.7万度。宝鸡钢管公司驻宝地区已经建成并网发电的光伏电站年发电量约为340万度,节约标准煤42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939吨;加上这些年陆续更换的太阳能路灯,该企业每年可节省标准煤500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2000吨。另外,今年7月,宝鸡钢管公司首座自建自营的光伏电站正式在秦皇岛投运,装机容量5.99兆瓦,目前已累计发电180万度,实现二氧化碳减排超1500吨。当前,这些绿电源源不断直通该公司新能源管材生产线,实现了“绿管用绿电”的目标。
前段时间,宝鸡钢管公司入选陕西省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工厂”。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也是工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五年。作为西北工业重镇的宝鸡,狠抓绿色工厂创建,进一步推动我市产业升级,为宝鸡高质量发展赋能。
能源是工业生产的“根”。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既能为企业生产节省成本,又能减少碳排放,是绿色工厂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们在能源使用方面,绝对低碳、绝对环保!”西电宝鸡电气有限公司战略发展处处长陈海军自豪地说。记者在该公司的房顶上也看到一排又一排鳞次栉比的光伏太阳能发电板。据介绍,该公司在厂房屋顶建设了铺装面积超7万平方米的5.9兆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年平均发电量为482万度。而根据统计,该公司近三年年均用电量410万度,已基本实现绿电覆盖节能减排,累计节约14.21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56万吨。
除了大量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外,西电宝鸡电气有限公司还将清洁能源利用到了极致。近年来,该公司着手打造了一套多能互补微电网系统,为园区提供电、热、冷、气联供的系统解决方案,打造“绿色”能源供给系统,降低用能成本。
为什么叫“多能互补”微电网系统?陈海军指向厂区东边的一幢小楼,只见楼顶安放着几个大型光板,与一般光伏板不同的是,这些光板都是凹形的,正面涂着一层明亮的涂料,在阳光下看起来就像镜子。这是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它利用太阳直射光加热真空集热管,再通过换热设备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机组发电。西电宝鸡电气有限公司在这个基础上又添加了自己的专利技术,使得这个系统不但能发电,还能为厂区供热。从今年开始,该公司再次大胆技术革新,使用这个系统收集到的热能来制冷,从而替代传统空调。今年夏天,厂区食堂已经吹上了“阳光”带来的冷气,据说效果十分“冻人”。
这是多能互补微电网系统的一个缩影。陈海军介绍说,这个系统融合了分布式光伏、光热、风电、储热、储电、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和智能充电桩等技术,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分布式能源聚集在一个区域,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行,也可以离网独立运行,通过能量管理系统实现功率平衡、运行优化、故障检测与自动保护、电能质量控制等智能控制。
当阳光照耀在光伏板上,当工厂遇见“光合作用”,绿色生产的“根”开始茁壮成长。
当碧波荡漾污水池中
绿色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也离不开水。在工业生产中,许多生产过程都需要水的参与。这些水或用来冲洗,或用来降温,或用来加热。如何合理运用水资源?如何处理废水、污水?对企业而言,(下转第三版)
西电宝鸡电气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智能制造成为绿色工厂的“标配” 青岛啤酒宝鸡有限公司产能4万瓶/小时的包装生产线 施耐德(陕西)宝光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线 (上接第二版)是一个需要依托技术创新、资金和人力投入的浩大工程。在这方面,宝鸡这几家绿色工厂的处理方式令人眼前一亮。
走进青岛啤酒宝鸡有限公司,厂区西南角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就像一个小游园,看起来十分惬意。在这个“游园”的一角,大小四个水池通过短短的水渠连接在一起,看起来就像人工湖一样。“湖”中,有成片的水生植物,有红白两色悠闲游动的锦鲤,有展翅高歌的白鹅,还有四五只尽显高贵优雅的黑天鹅在嬉戏。“湖”边栽满了柳树和石榴树,柳树的枝条在轻风下轻抚水面,荡起一圈圈波纹,成熟的石榴挂满枝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美丽。
其实这里是该企业的污水处理中心,“湖水”都是通过处理后的工业生产废水。在“湖”边不远处,两座厂房呈直角排列,墙上分别嵌着“为了更美好的世界”和“争做环保使者共创绿色文明”等大字,下方则设置有“水质自动在线监测室、污水排放口”等标识。
该企业能源管理主管党会成告诉记者,在啤酒酿造和包装过程中,会使用和产生大量的水,比如蒸汽冷凝水、反洗水、中水、浓水等。近年来,青啤宝鸡公司按照总公司要求,坚持发展绿色循环经济,通过多种措施提高以水资源为代表的能源回收利用率。之前看到的污水处理中心,就是该企业水循环中心的一部分。
记者走进青啤宝鸡公司酿造部动力控制室时,工作人员正在通过水处理监控系统观察运行情况。记者看到,这个监控系统包含了厂区内所有与水有关的设备,每台设备的运行情况,给水流量、温度和压力等都实时可见。党会成说,通过技术升级和改造,目前厂区已经建起了以浓水回用系统、中水回用系统为代表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全厂区每天在生产中产生的各种废水,都会通过专用管道进入回收系统,经过不同处理后,分别使用在冲厕、绿化灌溉、室外卫生清理、酿造现场清扫、设备冷却等地。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则输送回沼气锅炉,继续投入生产。目前,青啤宝鸡公司的年回用水已经超过16万立方米,重复水利用率达到了82%。2020年,青啤宝鸡公司顺利入选陕西省第一批绿色制造名单,同时入选全国第五批绿色制造名单。
在宝鸡,几乎每一座绿色工厂,都有一套与水共生的“独门秘籍”。来自各处的水流经过各家企业的锅炉、生产线、各种管道,最后干干净净回归自然,成为一个干净的“圆”。这无数个“圆”就像火车车轮,带着生产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路上一路前行。
陕西东岭冶炼有限公司早在2019年就入选了全国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作为一家集铅锌冶炼和焦化生产于一体的有色金属生产企业,东岭冶炼打破了公众对有色金属生产企业“污染重”“空气差”的固有印象,选择“与青山绿水同在”。记者从“绿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了解到,该企业充分利用雨水收集池,把收集来的雨水用于再生产,同时建起含重金属废水提标深度处理项目和“电化学”污水处理项目,前者处理废水能力达到每小时165立方米,出水水质达到了饮用水标准;后者处理污水能力达到每小时100立方米,出水水质达到了生产浊循环补充水要求。在这些项目的帮助下,目前,该企业所有用水实现零排放,水循环利用率已经超过99%,年节约原水超过15万立方米。
记者了解到,2022年,市生态环境局对渭河、嘉陵江、金陵河等16条河流(干渠)的地表水断面进行监测,数据显示:Ⅰ—Ⅲ类水质占总监测断面数96.8%,整体水质状况优,水源地达标100%。
当数据穿行新系统时
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说到底是加速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所有的绿色工厂都在积极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变革,采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能源、资源、环境管理水平,深化生产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应用,赋能绿色制造。
2021年,施耐德(陕西)宝光电器有限公司作为陕西省二十五家入选企业之一,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该公司环境健康和安全经理狄宝刚告诉记者,这个荣誉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该企业自成立之初,就将“低碳可持续”的基因融入厂区建设、运营、生产、管理的方方面面。
“在目前以低碳环保为导向的生产理念中,使用数字化工具实现节能减排逐渐成为企业首选之一。”狄宝刚说。2021年下半年,施耐德电气高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PME在公司正式投用。这套系统不仅可以实时监测施耐德宝光整个工厂的用能参数和状态,提高能源管理效率和成本,还可以帮助企业分析诊断能耗和用能安全问题,挖掘企业节能降耗、安全运行的潜力。
“就像过去看病,大夫用的是听诊器,现在则用上了核磁共振,哪里是什么状况,需要什么针对性的调整,一目了然。”狄宝刚告诉记者,现在,在企业的每一个变电柜抽屉里,都有一个直连PME系统的表计,精确到厂区每条线、每秒钟所产生的生产生活用电,都可以被记录并用以深度分析。
记者点开PME系统,不仅能通过“能源概览”页面清晰、直观地看到“办公、厂务、生产、研发中心、照明、中央空调”等终端实时能源消耗情况,还能在“精细化管理”“分析报表”等具有“专家分析能力”的子菜单里看到更为精细化的能源管理和调配建议,并且可以直接进行对应的能源管控操作。
“前段时间,我们才根据PME系统的分析结果和行动建议,对库房照明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狄宝刚一边说,一边点开“照明用电”的页面。在这个页面,厂区各个位置的照明用电都有着详细统计。狄宝刚说,前段时间,他们通过PME系统发现,平日里毫不起眼的仓库照明,竟在夜晚时段耗能极高,几乎和白天时段的耗电量一致。通过系统自主分析后,发现是库房灯具设置出了问题。于是他们重新设计了照明方案,计划在近期对库房灯具改造升级。改造升级前,库房照明日耗电量67度,改造后,可降低至30度以下,亮度则可以提升2倍以上。这样不起眼却能带来惊人“节能收益”的项目,PME系统已帮助施耐德宝光发现了多达11个大类100多个子项。目前,狄宝刚和同事们正在逐一落实这些问题。
小到库房里的一盏灯,大到工厂的所有产线,PME系统都能完美兼顾。PME系统与企业智能化产线的高度结合,为产品的“智造”流程更添一份“数字驱动力”,在确保产品集成度、一致性的同时,还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及与之相关的亩均效益。
在以PME系统为代表的各项数字化工具的合力推动之下,施耐德(陕西)宝光电器有限公司近三年来节能增效成果斐然,将能源费用逐年递减5%的同时,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下一步,他们还将建设光伏发电系统、接入微电网、更换新能源班车,抓住每一点滴的节能和增效潜力。
在追逐新技术的路上,每一座绿色工厂都是同行者。
宝鸡钢管公司自2017年开始打造生产保障服务中心物联网系统,对厂区用水用电进行实时监控。记者来到该企业厂区内的110千伏变电站,班长魏景红正和一名同事在这里值班。通过设在这里的生产保障服务中心大屏,可以看到全厂区的电表及水表实时数据监控、电力运行参数监控和运行报表。
魏景红告诉记者,厂区内部所有生产单位的用电计量及电网运行参数过去都得人工抄录,工作强度大不说,数据时效性还差,有时甚至还会出现漏抄、错抄的情况,无法实现供用电计量及系统运行参数的有效分析。同时,由于缺少集中监测手段,每个单位的高压室都采用人工值班的方式进行高压供用电系统的运行监控,供用电系统没有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不但耗费人力,电力和水资源也存在一定的浪费问题。
物联网系统建成后,在厂区范围内安装了8000多个采集点,可以完成厂区内能源计量、高压柜、变压器运行参数、高压室运行环境集中监测参数的自动采集及监测,有效提升了供用电系统精益管控及安全管控的水平,也实现了能源管理的品质提升。
涓涓细流汇成海,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各生产企业的“碳足迹”越来越小,高质量生产的步子越来越大。
当绿色布满产业链后
绿色工厂向“绿”而生,最终还是要以产品说话。以绿色化改造为重点,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支撑,我市各家绿色工厂正不断加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为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提供“绿色”力量。
日前,吉利官方发布9月份销量数据,吉利银河累计销量达13080辆。其中,从吉利汽车宝鸡工厂下线的吉利银河L7更是创下了上市后连续三个月产销过万辆的好成绩。
记者了解到,吉利宝鸡工厂从去年开始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改扩建项目,并提前完成。这次改扩建,除了新建自动化及工艺水平在全行业领先的焊装二车间外,还对冲压、涂装、总装等工艺进行全面升级。目前,该企业焊装二车间已实现100%全自动生产,而在涂装车间,吉利宝鸡工厂使用最先进的水性免中涂工艺,实现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降低50%,能耗降低30%。通过先进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吉利宝鸡工厂的涂装废气可实现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低于5毫克/立方米。在环保检测方面,吉利宝鸡工厂也坚守高标准、严要求,其环保检测甚至比国标更严苛。自5月31日吉利银河L7上市后,迅速在汽车消费市场引发高热度的“银河现象”。
宝鸡钢管公司技改提升后,对焊丝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将拉丝线和镀铜线合并在一起,改为高速拉丝镀铜综合生产,不再使用硼砂、纯碱和片碱,极大地减少了硫酸的添加,而且在生产过程中流动用水很少,极大地减少了废水产生。改进后,每吨产品成本下降300多元,总用电量降低70%。近几年,该企业还应用多个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将生产与管理进行集成,对生产装置进行自动化升级。目前,该企业已用水性漆完全代替管体防护油漆(油性漆),降低了油漆消耗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原材料为可回收的钢卷等金属,实现在原材料阶段减碳;在包装、运输等过程中,企业也采取了多种灵活方式,减少碳排放。
西电宝鸡电气有限公司持续科技创新,近年来将研发重点放在低碳、绿色、可靠等方面。陈海军告诉记者,目前,企业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XGN46系列环保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及断路器已完成型式试验。该产品将空气作为主要气体介质,有效替代和减少了传统的六氟化硫温室气体介质的使用。据测算,该产品单台可减少六氟化硫用量8.8千克,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0.3吨。
绿色产品离不开绿色生态的支持。有志于绿色制造的企业,都不再囿于自身的发展,而是着眼全局,与产业链及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共建绿色发展的良性生态圈。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大部分绿色工厂都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签订了协议书,针对对方企业的环保要求作了明确规定。同时,对上游物资供应商进行评审,确保原材料及重要物资符合环保要求。
但不得不说,在这条绿意盎然的发展之路上,还有一些障碍需要各方联动、携手消除。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还没有认识到企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抱着“应付差事”的态度,认为只要最基本的环保检查能过关就行,对企业未来发展没有明晰规划。而另一些有志于打造绿色工厂的中小企业,却面临着原料、技改、设备等多方面的升级要求。较为高昂的资金投入,让这些企业有心无力,只能暂缓发展脚步。
还有部分已经获评绿色工厂的企业,或多或少存在“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现象,认为已经得到了荣誉、获得了认可,保持现状即可,缺乏持续推进绿色改造、转型升级的动力和规划。
面对这些问题,宝鸡上下正在积极行动。记者从市工信局了解到,近年来,市工信局常态化组织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相关培训,不断加大宣讲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同时,我市不断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脚步、积极实施企业数字化赋能和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发布技改扩能“312”计划(连续3年每年实施100个工业技改项目,每年新增产能200亿元),对入选省级及国家绿色制造名单的企业,市上还拿出真金白银进行奖励和补贴。
政企联动、生产链及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力,宝鸡在工业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有力守护了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瞧,蓝天白云下,绿色正在铺满整个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