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社会新闻
第04版:廉政广角
第05版:特稿
第06版:广而告之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万象影刊
标题导航
|
湖畔“会”朱鹮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湖畔“会”朱鹮
图/文本报记者胡平孙海谢克强
在喂食池觅食的朱鹮
展翅翱翔
“组团”休息
翩翩起舞
欢乐嬉戏
比翼双飞
工作人员为朱鹮提供“晚餐”
张虎在观测朱鹮
“10月份,朱鹮的羽毛最漂亮,背部洁白,翅膀下呈浅粉色,在阳光映衬下,翱翔在空中的朱鹮犹如一只只小精灵……”8月初,记者在千湖国家湿地公园采访时,公园监测员张虎看着背部还是灰色的朱鹮说道。
期待中的10月终于到来,然而月初的连阴雨,却让人有些沮丧。终于,10月10日,天气阴转晴,我们一行立即赶赴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拍摄朱鹮。没想到,上午9时许到达位于公园内的朱鹮千阳繁育保护中心时,朱鹮早就飞得无影无踪了。为了拍到朱鹮,张虎带着我们钻进公园湿地的杨树林,仔细寻找朱鹮行踪。
“为了扩大朱鹮种群地,2014年,国家和省林业部门实施了朱鹮秦岭以北地区放飞工程,30只朱鹮离开汉中洋县,来到了‘新家’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历时9年,38只‘千阳籍’朱鹮宝宝出生,加上今年省林业部门再次放飞7只朱鹮,目前总共有70多只。可由于它们经常飞来飞去,平日整个千湖湿地最多能监测到50余只。”说起朱鹮,张虎打开了话匣子,“每年在朱鹮的繁殖期,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全员上岗,携带望远镜、手电筒、照相机等监测设备,24小时不间断地对朱鹮繁殖地、觅食地和夜宿地进行巡查,防止朱鹮在繁殖时受到人为干扰和天敌危害。”有一次,朱鹮妈妈在孵化小朱鹮时受到惊吓弃窝逃走,留下三只嗷嗷待哺的幼鸟。工作人员将它们抱回保护中心,用搅拌机把泥鳅搅碎,一点一点地精心喂养,直到它们能独立生活。为了让朱鹮能在千湖湿地“落户”、扎根、繁育,保护中心还为朱鹮提供“早晚餐”,给它们补充营养。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保护朱鹮、爱护朱鹮”不仅成了附近村民的口头禅,还落实在了行动上。村民们改掉了过年、过红白喜事时放炮的习惯,平时将村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就是为了让朱鹮生活在安静、整洁的环境中。如今,“千阳籍”朱鹮已形成了小种群,生活在朱鹮大家族中。张虎一边滔滔不绝地讲述朱鹮的故事,一边带领我们穿行在杨树林中,静候朱鹮归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12时许,9只朱鹮排成一列从远处飞来,期待了两个月之久的激动心情在这一瞬间“爆发”。大家立即架起“长枪短炮”向朱鹮“致敬”,时而一个长镜头牢牢捕捉朱鹮的飞行瞬间,时而一个广角镜头将朱鹮阵形“收入囊中”,时而一个全画幅描绘出蓝天白云下的朱鹮倩影……
生态秀美的千湖湿地,如今已成为国宝朱鹮的“安乐窝”。我们在采访中还了解到,近年来,千阳县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朱鹮引种饲养、人工繁育、抢救保护、野化放飞技术体系,在促进朱鹮兴旺繁衍的同时策划了“看朱鹮·来千阳”活动,聚力打造“朱鹮乐园、生态千阳”名片。朱鹮的繁衍生息,展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显著成效,也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完美诠释。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