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城市书房学习、阅读。 一位读者在挑选书籍 在“家门口”享受沉浸式“悦读”
9月14日上午,在位于陈仓区虢镇大道的城市书房,一缕阳光透过落地玻璃洒向书桌,市民李姗姗娴熟地刷卡进入,她将咖啡轻放在桌角上,随后拿出一沓资料全神贯注地开始学习。“我就住在附近小区,每天都会早早来这里看书学习,我很喜欢这里的氛围。”学习间隙,李姗姗告诉记者,她正在复习考研,家门口的城市书房安静又舒适,为她提供了最佳学习场所。
记者看到,这个城市书房坐满了学习的年轻人,他们有的低头刷题,有的戴着耳机上网课,还有的专心阅读……
这个城市书房总面积500平方米,有各类藏书5000册,是集自助借还书、阅读、自习、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文化驿站。因为临近公园、多个小区和学校等人员密集区,这个城市书房自今年初投用以来,一直人气“爆棚”。
退休人员柳先生是千阳县城市书房的一名常客。“这里距离我家走路五六分钟的路程,我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类历史书,非常方便。”柳先生说,这个城市书房周边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几个小区,人流量大,读者覆盖各个年龄段,这个城市书房每天也是“一座难求”。
“相比传统阅读空间,城市书房距离小区近、服务时间长、书籍内容新、服务自助便捷,很受欢迎。”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段军林说,城市书房是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在一些传统公共文化场馆辐射不到的地方,打造位于群众“家门口”的新型阅读空间,从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零距离”。
“十四五”期间,国家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三个顶层设计文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都明确把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加以部署。
今年初,我市也将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工作列入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年度目标任务,督促各县区抓紧推进城市书房建设,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模式,遵循普惠均等、就近服务的原则,广泛发动社会力量联建联办,在小区、学校周边等人员密集场所,打造起一座座富有书香气息的新型阅读空间。截至目前,全市新建城市书房(吧)9个、社区书屋23个。今年内,各县区至少建成2个城市书房(吧)的目标任务正在加紧推进之中。
创新服务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如今,多数家庭都有书房,街头巷尾各类书店也层出不穷,网购书籍更是方便快捷,那么城市书房靠什么留住读者呢?
现代式的桌椅、家居式的装修风格、干净整齐的书架,还有免费WiFi、直饮水和空调,让人仿佛置身于自家书房般轻松自在……9月18日,记者在虢镇大道城市书房看到,市民只需用二代身份证或者读者证,在门口的电子识别系统进行识别扫描,就可进入城市书房免费借阅书籍。
“我们这个书房主打的就是方便快捷、温馨舒适,有很多固定读者。”城市书房工作人员高佳瑶介绍,整个书房分为亲子阅读区、成人阅览区、电子体验区、创客空间,每个区域各具特色。书房采用自动化设备和RFID技术,实现一体化服务、大数据分析,市民可通过资源共享、数字化建设实现数字阅读、自助办证、自助借还、自动查询等智慧互联服务。仅半年时间,这个城市书房已经接待读者6万多人次。
位于凤翔区的一个城市书房虽然只有15平方米,但内设阅览座席15个,藏书600余册,书房24小时不打烊,无人值守,实现办证、借阅、阅览、自习、休闲等一体化完全自助服务。
“这个书房几乎天天座无虚席,今年1月份投用至今,已接待读者近3万人次。”凤翔区图书馆工作人员岳建丽介绍说,除了基础的借阅服务外,书房还与区图书馆互联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你看书,我买单”云阅读活动,即读者在线上借书,书籍邮寄到家,看完后还回城市书房或图书馆均可,全方位方便读者借阅。
记者发现,除了装修风格简约时尚、装饰摆件精巧别致、服务先进智能化等特点外,也有一些城市书房别出心裁地加入一些当地特色文化元素,也成为很好的加分项。
千阳县的城市书房也是24小时开放,装修典雅大气,时尚感、艺术感十足。其中,有一处非遗展示区尤为引人注目。“我们这里除了有近1万册藏书外,还有非遗展示区和红色展览区,分别陈列着许多西秦刺绣、剪纸、泥塑和千阳县的老照片、旧书籍。”千阳县图书馆馆长张新刚说,书房之所以每天人员爆满,除了看书,也有一部分人慕名来这里了解非遗文化、感悟红色记忆。
便民服务箱、雨伞、老花镜、充电器、口罩、创可贴……在各个城市书房,这些细节服务,彰显着对读者细致入微的关怀。
共同发力打造高品质文化新空间
如何才能使城市书房魅力长存,由“网红”变成“长红”?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听到多方面的声音。
“城市书房其实就是‘填补空白’的作用。”市图书馆馆长薛昌辉说,要想真正打造“15分钟阅读圈”,达到建得好、用得好的目的,城市书房在选址上,要根据服务人群、读者需求等因素合理布局建设,避免“圈内重复”,让更多群众真正可以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薛昌辉认为,城市书房还需要不断创新形式来吸引并留住读者。他建议城市书房与图书阅读机构、公益社团等加强合作,通过组织社会文化界读书会、沙龙、创意交流会等,使读者对城市书房保持新鲜感,从而增加读者黏性。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我市的城市书房虽然形式较好,但仍处于摸索阶段,有一些问题需要去探索、去解决。
“作为新生事物,城市书房若想长远发展,需要在合作共建、常态化管理运营上下功夫。”段军林说,城市书房的建设可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降低成本,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格局。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新建城市书房的运行管理,组织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在功能定位、运行方式、读者服务、人员管理等环节,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和内部管理制度,实现设施良性运作、长期使用和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彰显特色,避免千篇一律,也是保持城市书房向好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张新刚看来,独特的文化元素能让读者对城市书房产生新鲜感、归属感。他认为,城市书房建设可以在空间设计、环境布局、活动开展等方面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品位,“一房一景”式的城市书房会更具吸引力。
“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城市书房,正在为宝鸡增添一缕缕书香气息。只要多部门共同发力将城市书房建好、管好、用好,城市书房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宝鸡的文化品位和城市魅力。”相关业内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