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一颗稻谷里的爱国情
◎李佳明

  第一次从广播里听说“中国超级稻计划”,对于还是小学生的我来说,那真是件很遥远的事儿。稍稍长大了些,我知道有个科学家爷爷叫袁隆平,他是专门研究水稻、种水稻的。再后来,我被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想深深感动,直到认真读了《袁隆平自传》,我才明白这个生活中常出现的爷爷和他的杂交稻、超级稻有多么了不起。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这是实至名归的。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为了杂交水稻,袁隆平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为寻找天然的水稻雄性不育株,在六七月份的天气里,他吃过早饭就去下田,赤脚踩在冷水里,背上却晒得火烧一样热。水稻开花的时候,正是寻找不正常雄蕊的最佳时期,他每天在几千几万的稻穗里寻找。他的学生也跟着他一起,手里拿着放大镜,一行行、一穗穗,像大海捞针一样。在酷热和劳累中,他中暑晕倒了,胃病也发作了,但终归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第14天的下午,袁隆平发现了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株,攻克了杂交育种难题的关键第一步。
  书中有一张平平无奇的照片,是袁隆平与助手在云南元江农技站田间的合影,他们个个面露喜色,根本看不出他们遭遇的困难。在试验期间,袁隆平的研究小组遇到了滇南大地震,天花板上的石灰都直往下掉,眼看房子就要垮了,睡梦中惊醒的他们立即从房子逃了出去,但一想到为准备播种已经浸了的种子,又不顾生命危险冲进房子把种子救出来。后来,他们用这些珍贵的种子继续开展试验,住操场、睡草席,足足坚持了三个月。就是靠着这样的毅力与不服输劲头,袁隆平与助手们打赢一场艰苦的持久战,一路攻破了“三系配套关”“优势组合关”“制种关”等难题,解决了60%以上以稻米为食的中国人吃饭问题。
  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杂交水稻也开始走向世界,中国因此与世界各国加深了友谊。荣获各种名目的国际性科学大奖,他首先想到的是,为我们中国人赢得了荣誉与尊严。怀着满腔爱国情的袁隆平本不是一个骄傲的人,但他说此刻会有一种自豪感,正是这种精神的鼓励,鼓励他不断努力。我们国家在1996年启动了“中国超级稻计划”,超级稻就是超高产的意思。历经五十多年不懈努力,在2014年,已经84岁高龄的袁隆平爷爷和他的团队在示范田中创造了超千公斤的产量新纪录。
  书中说,禾下乘凉梦是袁隆平真正做过的梦,他梦见试验田的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米那样大。他很高兴,他和他的同事、助手们就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在这个丰收的季节,我想吃着香喷喷稻米的人都该怀念一个人,怀念那个曾在稻田里的袁隆平爷爷。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