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特稿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百姓关注
标题导航
|
我市7个品牌获奖
街头设点讲安全
证照批量办服务再提速
流动政务大厅进镇村
民宿引来九千客收入超过千万元
新核桃每公斤发价30元
田园里教农民当主播
农民培训必须接地气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农民培训必须接地气
王怀宇
乡村兴,重点在产业;产业兴,关键在农民。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共培育高素质农民2.1万多人,认定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106个,为乡村发展提供了高质量人才能量。
时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民“充电”的机会越来越多,农技培训班、田间课堂、专家讲座等,林林总总的不少。但有一些农民说,培训好似远水,解不了近渴。如何让农民学得有劲、学了有用,这就要求培训内容精准对接农民需求,接地气才能让培训不跑气、农民不泄气。
近年来,我市各地都在加强农民培训,努力补齐农村人才短板。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培训与需求还存在脱节问题。究其原因,是培训的内容比较陈旧,跟不上农业发展新形势;授课老师理论知识丰富,实际操作能力欠缺;课堂形式简单枯燥,无法激发农民学习兴趣。少数地方甚至出现了不管培训效果如何,只要课时够了,拉个横幅拍张合影,草草了事的现象。
农民的需求应当是培训的出发点。当前,广大农民群众中,有种地几十年的老把式,也有一腔热血投身农业的新农人;既有一家一户的家庭农场,也有上了规模的经营主体。他们自身的经历和知识结构不同,对培训的需求存在差异。如果采用“撒胡椒面”式的培训,效果可想而知。农民培训,得在内容上求创新,在方式上找突破。外省一些地方鼓励农民自主申报培训,培训方提供菜单式课程,农民按需“下单”。也有一些地方,聘请“田秀才”“土专家”授课,在田间地头问需于农民、授技于现场。这种接地气的培训,颇受农民欢迎,收到的效果也相当好。
今年,我市制定了《高素质农民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以农民需要与现代农业融合培训为主导,不断提升农民培训的质量与效果。相信接地气的培训方式,不但会受到农民的欢迎,更会激活农村的创造力和内在动力,增强农业发展的竞争力,让更多农民成长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职业农民。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