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体味《长安三万里》的唐诗风华——
高适、李白、杜甫笔下的宝鸡
本报记者麻雪
    太白山云海万刚军摄


    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高适、杜甫(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年暑期档的多部电影,可谓是点燃了人们蕴藏在心底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望与热爱。其中,《长安三万里》如同一场充满文化底蕴的穿越旅行,诗词歌赋、音乐绘画、舞蹈书法的唐韵风华陆续呈现。
  电影中的三位男主角高适、李白、杜甫,曾经因为各种原因到过很多地方,也曾来过宝鸡,并在此留下传世的诗篇。这些诗篇不仅诗意优美,体现了宝鸡山水、人文景色的动人之处,更彰显了唐代宝鸡在地理、军事等方面的重要地位。
  陇山送高适“适万里”
  唐诗被誉为传统文化瑰宝,《长安三万里》中展现的唐诗更是引起众多人的共鸣。记者在近期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宝鸡观影者感慨:那些在中小学课本里的、让人倒背如流的唐诗,那些唐代大诗人的光辉形象,再次勾起了青春的回忆,让大家与李白、杜甫、高适一起歌、一起笑、一起哭……
  这部电影中的“男一号”是高适。他一生稳健、热血、尚武,始终不改报国志向。他在才华、写诗上,不如李白等人,甚至年少时还有些愚钝,名气也不如李白、杜甫。但是,高适一直在厚积薄发,影片对他的刻画也基本符合历史。史书评价:“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高适曾任淮南节度使,这和他卓越的能力、清醒的头脑以及稳健的作风是分不开的。
  高适一生从军,也是一位“边塞诗人”。在《长安三万里》中展现了他在边塞所作的多首诗篇。其实,历史上,高适也曾在宝鸡的陇山一带留下同样风格的“边塞诗”,这首诗歌名为《登陇》: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通一命,孤剑适万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自古以来,陇山就是兵家必争之要塞,这里是打开关中局面的一把钥匙,陇山上曾经设立了不少关隘,因为守住了关隘,就守住了一个国家的安全。
  陇山也是从唐代繁华的长安一路向西、向北,前往凉州等地戍边的必经之地。热血尚武的高适自然也曾路过这里,并留下《登陇》这首诗歌。高适的这首诗中,有乡愁、有喟叹、有苍茫……
  但是,在今天的宝鸡陇山,一扫喟叹之情,尽是辽阔壮美之意。这里的关山草原景区,在如今的暑期正是旅游高峰期。《长安三万里》的热映,让这里的热度再度攀升。
  太白为李白“开天关”
  李白,一位在唐朝诗坛中最重要的人物,一位浪漫、率真、极具诗才的大诗人。在这部电影中,少年李白与高适相交,虽然性情有所不同,但却是莫逆之交。
  在《长安三万里》中,李白吟诵了多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诗篇,同时,也借助李白之口,吟诵了崔颢、岑参、王昌龄等诗人的著名诗句。影片中的李白,始终游走于入仕与出仕之间,仿佛是世间人
  又仿佛不是。
  他豪放洒脱,不拘小节,希冀能够“大鹏一日同风起”“直挂云帆济沧海”,又感叹现实中的“白发三千丈”……
  电影中的李白非常喜爱游历,历史上的李白也确实如此。宝鸡距离长安很近,景色集关中沃野千里、巍巍秦岭风光为一体,也吸引了李白前来,并留下多篇诗歌。
  李白登临太白山,留下两首诗,可谓是他浪漫主义诗风的再次体现,其中一首诗曰: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群山跟随浮云去又来,沧澜云海翻滚在天边,身处太白山上的“诗仙”李白,如同立身于浮云之上、天地之外,一腔诗情破山跨海而来……这首诗歌极度浪漫、富有想象,有跨越时空的张力,果然不愧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1200多年前,已过不惑之年的李白登临太白山。在长安城经历了惊艳众人,再到被排挤的他,心绪十分苦闷。在看到高耸入云的太白山时,李白诗意洒脱无羁,只希望能够脱离尘世。
  秦岭主峰太白山雄伟高大,以古朴、雄浑的独特气质,彰显了不同于其他名山大川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气质。仅仅在唐代,就有大诗人白居易、贾岛、林宽等在此留下诗篇,其他时期的诗作不胜枚举。
  杜甫表白“超级偶像”
  唐代诗人杜甫对诸葛亮可谓倾心仰慕,一往情深,这在唐代诗人中找不出第二个。
  在《长安三万里》中,杜甫是“男三号”,与高适、李白交好,在他们二人的关系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杜甫钦慕李白,不然不会有“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的诗句;历史上,杜甫最为钦慕的是三国时期的名相诸葛亮,他为诸葛亮写过很多诗歌,如《蜀相》《武侯庙》《八阵图》等。
  宝鸡的五丈原是诸葛亮陨落之处,作为诸葛亮的“超级粉丝”,杜甫曾为诸葛亮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这首诗歌收录在市地志办编纂的《历代名人咏宝鸡诗画鉴赏》一书中,同时收录的还有杜甫的多首与宝鸡相关的诗歌,如写秦岭的《晓过凤岭(二首)》、写陇县的《青阳峡》、写麟游的《玉女潭》《九成宫》等。由此可见,杜甫曾在宝鸡多个地方游历。
  宝鸡的千年文脉和一城浪漫山水,吸引着唐代的诗人们,诗意濡染、诗情浸润,乘着唐诗三万里的恣意之风,畅游今天的诗意宝鸡吧!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