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激活文化遗产 赋能城市发展
杨妮
    岐山周文化景区一景(资料图片)

  近日,各地游客纷纷慕名来到周原故地宝鸡,探访历史遗迹,聆听历史典故,沉浸式感受绵延三千多年的周礼文化。
  “周原月无月无,堇荼如饴。”周人崇礼,无数的感人故事在这里发生与传颂,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与历史典故,都与宝鸡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渊源与联系,古典名著《封神演义》中的许多故事就在这里“应运而生”。
  一
  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的《封神演义》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作为传承四百多年的文化IP,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封神演义》的故事就被频频搬上荧幕,成为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封神演义》有数百次写到或提到“西岐”,可见其在文学和历史中的分量。
  周人故都西岐,就在如今宝鸡岐山、扶风一带,这里古称“周原”,如今依然是文化地标。当然,《封神演义》只是一部小说,并不能当作历史来读,但如何巧用这一IP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让传统文化发挥出时代价值,这才是值得我们反复思考的问题。
  无数历史名人丰富了宝鸡这座文化名城的内涵,凤鸣岐山、武王伐纣,这些黄发垂髫耳熟能详的传奇故事,不断被演绎与传颂。作为周文化的发祥地、《诗经》的发源地之一,如今宝鸡已打造多个有关周礼文化的文旅项目,周公庙、钓鱼台、周原景区、周原博物院……文学地标与文化地标相映生辉,只有触摸历史,我们才能够真正感受到这座文化名城的魅力所在。
  二
  西岐是农耕文明与礼乐文化的诞生地,重“农”、重“礼”的理念也传承影响至今,内化在今人的生产生活中。
  农耕文明滋养着厚道勤勉的西岐人,他们也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每一寸土地。良田、小麦、炊烟,勤恳的周人正是抓住了“农”这一国本,才让民生安、让天下安。周文王在位期间“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用“仁”和“德”治理国家,才有了数百年基业,也奠定了其在历史长河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今,生活在周文化发祥地的宝鸡人也极其看重“礼”,他们在生产实践中崇德尚礼,也让宝鸡成为文明之城、文化之城。
  三
  从玉佩到头饰,从面具到头盔,从玉杯到何尊……这个暑假,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院、博物馆中,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感悟其中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络绎不绝的游客聚集于展柜前,在讲解员的解说下“穿越三千年”,进行一场场文化寻根之旅。在陈仓区社火博物馆,别具一格的巨大马勺脸谱,吸引了众多前来研学的孩子目光,他们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人物并合影留念。
  “文物热”“文化热”的背后是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近日,在西安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在其数字文化馆中,“萌萌哒”的青铜数字产品成为“流量密码”,吸引众人围观,在展现中华文明和青铜文化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外地游客深入了解宝鸡的历史文化。
  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化铸就了《封神演义》这部“东方神话”,也让传承数千年的优秀文化遗产“飞入寻常百姓家”。只有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我们才能感受到古代先贤的智慧与力量,感受到深厚历史文化背后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感受到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及中国神话故事的灿烂想象,从而从心底生出民族自豪感与集体荣誉感。
  四
  西周名士姜子牙与钓鱼台的故事,传颂几千年;坐落在宝鸡岐山的周文化景区,盛情迎接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游览于闹市,也能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进行一场文化寻根之旅。
  这个夏天,宝鸡各大景区借着暑期旅游热潮,积极推出了系列惠民引客政策。周原景区日前就特别推出了近百场以“封神”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增强游客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一部封神榜,千古钓鱼台”,钓鱼台景区也迎来了一批姜子牙的“粉丝”,他们在瀑布前“变装”打卡,聆听子牙隐居垂钓、周文王访贤的系列故事。
  一场场文物与文化之间的碰撞,文创产品与数字产品的不断结合,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重塑。无论是“厚德载物”的周文王,还是“兼济天下”的姜太公,当我们走进历史文化遗迹、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力量时,也让宝鸡这座文化名城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