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川镇杨下村桃川里民宿一隅 村民参加太白河环境整治行动 沉浸式演出吸引游客参与 鹦鸽镇马耳山村干净的村道 环境优美的咀头镇梅湾村一角 拆墙透绿让人们离绿色更近 本报记者 郑晔
当大江南北酷暑难耐,位于秦岭腹地的太白县,却以19℃的清凉,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如候鸟般,一年又一年“逐凉”而来;当人们向往“诗和远方”,太白县却以得天独厚的冰雪游、避暑游、红色游、生态游、乡村游、花卉游……给一拨又一拨游客新的体验;让人们心心念念的,不仅是太白县无与伦比的自然禀赋,更是5万太白人以建设5A级景区县城为目标,精心描绘的诗意山居图景。特别是今年以来,太白县以建设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通过高品质建设、精细化管理实现城乡环境不断跃升,让太白不仅具有天然绿色的“颜值”,更有幸福宜居的内涵。“治理之笔”突出精致细节
“这个人行步道是新建的,我去年来时没有,这里重新铺装了小火车道,太白县越来越精致了!”7月23日傍晚,来自郑州的刘女士走在凉风习习的太白街头,不断有新的发现。刘女士和家人已经连续多年在夏季来太白小住,她笑称自己已经是半个太白人了。对于这个云端小城,她常住常新、久住不厌。
刘女士看到的人行步道、小火车道,是太白县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太白的变化有目共睹:太凤高速建成通车,眉太高速快速掘进,拉近了山里山外的距离;作为特色富民产业,太白高山蔬菜全国有名,直供粤港澳大湾区;承办“一带一路”陕西鳌山滑雪公开赛、西北五省区体育舞蹈大赛等高规格体育赛事,知名度不断提升……凡此种种,无不体现出太白加快发展的信心与决心。这几年,太白县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县”“中国最美县域”“中国天然氧吧”“中国避暑旅游优选地”等称号。
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太白县委、县政府围绕打造5A级景区县城,把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作为工作重点,聚焦群众反映的重点难点,精准对标,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城乡治理一定要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在细节上花‘绣花’心思、在细微处下‘绣花”功夫、在细小处做‘绣花’文章,力争让市民和游客‘目光所及皆为美’。”太白县委书记刘俊霞这样说。
“目光所及皆为美”——这是一个浪漫而又严格的标准。县住建局局长蔺建林告诉记者,从今年2月起,针对户外违法广告牌、乱搭乱建等乱象,县住建局先后开展了四轮拉网式排查,共拆除城乡违法建设的各类广告牌276处,整治乱搭乱建241处,拆除“一户两院”土坯房592座,对城区4条主街道实施“弱电入地”改造,让游客眼中的太白更加美丽,蓝天更加广阔,绿色扑面而来。
城乡治理不仅在于增加设施,还在于善做“减法”。按照“目光所及皆为美”的目标,太白县积极实施拆墙透绿工程,包括县检察院在内的15个单位拆除围墙围栏,让绿于民。今年避暑季到来前,太白县还动员26家机关事业单位免费对外开放停车位556个,大大缓解了停车难问题。县城南大街街头种植的灌木虽四季常绿,但由于生长年头久,密不透风,经过整治,灌木丛变成了微地形,种植了草坪、花卉,设置了步道、座椅,使绿色离群众更近。
美在感受,更在细节。在太白,“工匠精神”“绣花功夫”被运用到城市管理的每一个细节。街头的配电柜造型单调,却不可或缺,太白县对街头座椅、雕塑、配电柜进行修复改造,让240余件“城市家具”焕然一新。
有人说,太白的乡村承载了最多的乡愁。今年,太白县大力实施村庄清洁行动,以“四链四化”模式,高质量推动农村厕所革命;构建“收+运+处”标准化运作新模式,高质量推动生活垃圾治理;采用“多类型”标准化处理新模式,高质量推动生活污水治理。从鲜花环绕的白云村,到流水潺潺的马耳山村,无不展现着美丽乡村的模样。
细节决定城市品位。不论是色调统一的建筑物外立面,还是“五位一体”的环境保洁模式,每一处的精细化管理,都描绘出精致太白的新形象。
“产业之笔”调出生态底色
境内森林覆盖率93%以上、被誉为“全球同纬度生态环境保护最为完好的地区之一”的太白,产业发展的笔触始终以生态文明为底色。
盛夏,沿着潘太公路一路前进,一路绿意葱茏。进入“入城第一村”咀头镇七里川村,300亩花海是太白县给山外人的第一个生态礼物。大暑前后,亭亭玉立的鲁冰花刚刚谢幕,金色、粉色的金鸡菊、松果菊正在烈日下灿烂绽放。七里川村党支部书记彭秋计告诉记者,村上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发展以赏花观光为主的乡村旅游,既美化了乡村,也促进了村民增收。目前,种植花卉品种十余种,每天来游玩的游客有上千人,村集体年收入近50万元。
在太白县绿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现代农业园,时令蔬菜长势正旺。依托海拔高、环境优等独特天然优势,太白县的高山蔬菜早已声名远播。绿蕾的高山特色蔬菜主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也是盒马鲜生、肯德基、麦当劳的优质蔬菜供应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整个园区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智慧化、数字化、标准化,确保农产品安全优质,形成专业绿色的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园区。太白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马拴林介绍说,太白目前种植高山蔬菜9.6万亩,头茬鲜蔬近期陆续上市,预计产量28万吨,可实现产值3.2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靠丰富的山水资源,太白县正在走出一条“生态立县、特色富民”的发展之路。
位于鳌山脚下咀头镇塘口村的见山民宿,是利用村里闲置民房改建而成的。民宿负责人何秉羲是一名滑雪爱好者,鳌山是他和朋友的首选。去年,他和朋友投资1500万元,请来西安交大设计院的设计师,研究闲置民房的户型,一起建设高品质的现代民宿。他说,之所以跨界做民宿,就是看中了太白的旅游产业,这里不仅冬天能滑雪、夏天能消暑,还能春赏山花、秋赏红叶。为了带动村民发展旅游相关产业,塘口村村委会副主任卢宝太带头把自己的农家小院改造成民宿,星空房、私汤池、休闲区一应俱全。开业仅半年,民宿收入就达到80万元。据了解,塘口村将14户闲置农房改造成高品质民宿,此举带动村里4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月均收入超过3000元。
持之以恒的生态保护,让太白人多次与大熊猫、羚牛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期而遇。在强大的生态底色上,太白县谱写出一首属于太白的绿色产业之歌。
“文化之笔”描绘宜居亮点
进入7月,在太白街头,外地牌照的车辆、外地口音的游客多了起来。据统计,入夏以来,太白县已接待游客25万余人。对一个常住人口仅5万人的山区县来说,做好旅游服务的同时,培养城市独特的人文精神、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一个新课题。
城市如人,都需要一个“有趣的灵魂”。如何让文化的气韵弥漫城乡,让外地游客流连忘返?太白县开始了用文化为城市“铸魂”的文旅商体融合发展系列行动。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在挖掘本地文化中,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亚斌做活了一盘棋。县剧团长期没有演出,演员缺少舞台。他组织专家根据太白县境内的人文历史,创作出“戏说衙岭”“青峰仙境”“诗画李白”等故事,用情景剧的方式还原县域内的历史典故,展示太白的文化魅力,再由秦剧团专业演员领衔主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文化不能只存在于高堂之上,只有走到群众中才更有生命力。和往年相比,今年太白县第十四届旅游避暑季文化味更足、参与性更强。从年初开始,县文旅局就精心排练准备,推出了沉浸式演出、互动式集体舞以及“国粹在太白”三大类文化活动,每周在街头演出四五场,表演人员均为太白县剧团的专业演员和各单位的文艺爱好者。
每到傍晚,华灯初上,一群身穿红色马面裙的舞者走上街头,开始了自由又舒展的舞蹈表演。街上的游客被这轻松的舞蹈形式感染着,也情不自禁地加入狂欢的行列中。从四川成都来度假的肖先生已经是第五年来太白度假消暑,他和老伴、孙女跟着舞蹈队伍,跳得酣畅淋漓。“太白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住下就不想走了!”在舞蹈间隙,肖先生连连称赞。
梧高凤必至,花开蝶自来。欢快的音乐、曼妙的舞姿、精彩的情景剧、炫酷的变脸、豪迈的秦腔……独特的文化形式,为太白县文化旅游赋予新的内涵,让太白县城成了欢乐的海洋。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太白县城、镇村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大幅改善,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宜居指数不断提高。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巩固深化前期整治成效,让整治重点从点到面、由表及里不断延伸,既提升城市‘颜值’更彰显文化内涵,努力把太白全域打造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5A级景区。”在接受采访时,太白县县长张俊峰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