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斌检测产品质量 本报记者李依涵
他曾是一名优秀的数控专业教师,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工人才。
为了在技术上实现更大突破,他进企业当了机床操作员,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从一名数控车工成长为技术能手,先后获得宝鸡工匠、高级技师等多项荣誉,实现了从“工人”到“工匠”的跃升。
他就是宝鸡市广汇机械有限公司五面体龙门加工中心操作技术员肖斌。身份转变,是机遇也是梦想
2011年,肖斌从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他留校成为一名数控专业教师。
数控专业的老师,不仅理论必须要扎实,手上还要有“绝活”,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各种难题。作为老师,肖斌既要在教室里为学生讲解车床知识、数控原理、工程力学等理论知识,进行言传,又要在车间里做车工实训、编程制图、模具设计等实操演示,开展身教。除此之外,他还时刻关注着数控技术发展新动态,留心行业新突破,不断为学生带来先进的理论知识和解决方案。
任教期间,肖斌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光自己获得了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他指导的学生也获得了该大赛数控加工技术比赛一等奖。
十年的教学经历,让肖斌对数控专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也让他产生进一步探究行业前沿领域的想法。2021年,肖斌带着梦想和期待,来到了宝鸡市广汇机械有限公司。刚进公司的他,结合多年从事数控类教学经验,很快就摸到了如何“用”的门道,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迅速成长,掌握了数十种数控机床的操作使用技术,从一名职业教育人转变成机械加工行业的合格从业者。“驯服”设备,是挑战也是担当
2021年初,广汇机械引进了全国先进水平的五面体龙门加工中心,与传统机床相比,这台先进设备生产效率更高。不过,五面体龙门加工中心的工艺编程和操作程序也更为复杂,加上机器操作说明书的内容全是英文,面对这台新设备,公司里的员工一时间都不敢轻易“上手”。
“我来试试!”喜欢挑战新事物的肖斌站了出来。
工作台可以自由旋转,主轴头能够灵活转换,切削液飞溅,自动化的加工流程……看着这台新设备,肖斌心潮澎湃。
为了尽快让新设备运转起来,肖斌几乎吃住都在公司,成天围着新设备研究,说明书一遍遍翻阅,按键一个个尝试,程序一次次调试。经过自学和不断实践,二十天后,肖斌不仅熟练掌握了设备操作,还能编制出复杂的加工程序。
“如果设备是一只猛兽,那么操作工就是驯兽师,必须要了解设备的性能,充分开发它们的各项功能,这样我们才能加工出合格产品。”肖斌说。
“驯服”新设备的过程,磨炼了肖斌挑战复杂加工程序的韧劲。2022年,公司接到一批军工产品加工订单,精度要求高,加工材料易变形,难度非常大,肖斌主动承担起这个产品的超高精度铣削加工工作。他使用模板反复试制,最终以最合理的加工工艺和最短的时间完成了产品交付。
在肖斌看来,“公司对我有期待,我更要有担当。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试错,在一遍遍的实践操作和思考中找到对的路子。”屡克难题,是热爱也是使命
随着公司不断发展,产品涉及应用的行业也越来越多,覆盖工程机械、风力发电、航天航空、铁路机车、石油开采等高端装备领域,对零部件的加工要求也越来越高,肖斌在数不清的加工过程中,技术不断提升。
加工曲轴箱是公司的一个固定订单产品,此产品形状复杂,内部活塞1分钟需要震动上千次,要同时满足高压、高密封性、高稳定性的要求。拿到产品图纸后,肖斌在对加工程序进行核对时发现,产品工序及工艺都有优化空间。他反复试验确定可行性后,与生产部、技术部积极沟通,对产品的加工程序和工艺进行改进,使以前8天才能完成一个产品提升至5天内完成,效率提高了40%。
风电产品往往因为运行环境偏、远、差,且维修极为不便,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极高。肖斌负责加工的“行星销轴”是风电产品的重要连接部件,误差均在0.01毫米内。在加工过程中,肖斌反复对比,不断尝试,定制出最佳加工方案,大大降低了废品率,为公司年节省成本10万余元。
针对效益提升和质量改进,大到核心领域的技术攻关,小到一个部件、工具的实用改进,肖斌都乐意去琢磨:“这已经成为我的习惯,遇到技术问题,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去思考分析,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刚满35岁的肖斌,对数控工作充满着极大热情,更像一个不断探索的求学者。他说,他要继续努力,去接受更多的知识和挑战,不断在实践中成长,取得更好的成绩;他也期望借助自己曾经的老师身份,为企业和高校搭建桥梁,挖掘更多的技术人才助力行业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