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700℃高温炉旁练就火眼金睛
——记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铸造工陈林辉
    陈林辉站在炽热的坩埚旁,搅动铝水查看熔炼情况。

  本报记者郑晔
  巨大的坩埚烧得通红,746℃的高温下,铝锭被熔炼成银色的铝水。陈林辉戴着护目镜,站在炽热的坩埚旁,不断地搅动着铝水,查看熔炼情况。这是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保德利公司铸造车间铸造班班长陈林辉日常工作的情景。
  中国铁路发展日新月异,离不开高铁电气公司自主生产的接触网装备。陈林辉的工作,就是为铁路接触网铸造性能优异的零部件。
  33年扎根在生产第一线,陈林辉不断钻研熔炼、铸造专业知识,探索与专业相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思路,多项创新成果荣获行业和全国大奖,他也被评为“宝鸡市首席技师”和“宝鸡工匠”。
  没有终点的创新
  1990年,18岁的陈林辉进入高铁电气,成为一名铸造工。铸件是接触网的主要零部件,为了干好本职工作,陈林辉从零开始,在与铸造相关的造型、制芯、浇注、熔炼等各个岗位认真钻研,写成了厚厚的操作笔记,很快成长为铸造团队的技术骨干。
  中国客专不断提速,高铁从无到有,都对接触网的稳定性、适应性不断提出新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陈林辉积极承担新产品试制各项技术创新和工艺技术、设备改造,他提出的《铝合金70套管座生产工艺铸造技术创新》获得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三等奖;参与的《高速电气化铁路用高强高导接触网导线及其配套零部件》项目,获得中国铁路总公司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参与的《客运专线接触网零件系列产品的研制》项目,获得中国铁路总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1年之前,高铁电气所需的两种铸造用铝合金执行的是DIN标准(德国工业标准),使用这一传统的熔炼工艺,铝液变质效果不稳定,有害杂质铁元素超标;同时,由于回炉料具有遗传性,致使大量废料无法回用。发现这一问题后,陈林辉通过一年的试验、摸索,和技术人员共同制定了新的熔炼工艺。采用新的工艺后,明显改善了铝液的变质效果和铁元素的含量,提高了产品质量,并且把使用回炉料的添加比例由原来的30%—40%,提高到70%—80%,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陈林辉作为主要工艺研究骨干之一,这一成果获得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合理化建议一等奖,论文获得科学家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铸件生产必须先制作模具,因为产品形制特殊,一个新的产品模具往往需要三个月时间才能试制完成。在工作中,陈林辉和技术人员一起,尝试采用模拟仿真技术制作产品模具,使产品成品率大大提升,工艺流程缩短到一个月,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21年,高铁电气承揽了某国外重点铁路项目,在交货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陈林辉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成6种铸造模具、4种芯盒模具的工艺设计,成功生产出零缺陷试验产品,完成首批试验件的产品生产、送检工作;带领班组摸索低压铸造工艺,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将低压棘轮产量由每天10件提高到25件,并在一个月内稳定生产出500件合格产品,使“中国造”高铁蜚声海外。
  安全生产标准化
  铸造班组人员多、设备多、工序多,面对“三多”现状,身为铸造班班长的陈林辉坚持警钟长鸣,让身处高温、嘈杂环境中的团队,都能做到安全生产。
  为了让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陈林辉找来以往事故案例资料,多次模拟重现,让大家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在铸造班组,生产现场定置管理整齐有序、标识明确,安全责任到人,设备操作规程上墙,一切生产活动都在安全标准化的前提下有序开展。
  铸铝件产品的表面整形一般采用砂轮机,工序繁琐,安全系数较低,小伤小害时有发生,而且砂轮利用率低,能耗较高。针对这些问题,陈林辉在车间安全生产管理中,提出利用砂带打磨代替砂轮打磨。他积极配合模具车间从源头提高模具设计精度和加工制造水平,从铸造和锯切两个前道工序源头,进行铸坯和锯切后的打磨残余量卡控,采取特殊材质砂带结合人工修锉,进行铸铝件的表面清理整形,淘汰砂轮去粗工艺。这一改进,不仅降低了现场安全生产风险,而且使用成本也大大降低。
  在他的积极带动下,铸造车间先后获得“中国铁路总公司安全标准化车间”“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工人先锋号”“2021年全国铁道行业质量信得过班组铸造班组”等称号,成为标准化生产的带头人。
  “老带新”中的传承
  2008年,高铁电气控股公司保德利公司成立,陈林辉作为铸造骨干,被派去组建保德利铸造班组。
  面对新的起点,最初的三个月,陈林辉一个人承担了模具的试制、改进和新产品的生产。那段时间,他每天天不亮进厂,等走出车间时已是满天繁星。
  紧接着,生产紧锣密鼓,新工人陆续进厂,陈林辉从安全到技术、工艺,手把手逐一传授,如今,铸造岗位的40多人都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多人已经成长为铸造技师、高级工,成为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
  近年来,公司为发展需要招进来很多青年员工,工作经验有限,对接触网零件工艺及制造的了解都很有限。针对这种现状,陈林辉通过搭建班组自学平台,组织员工学习专业书籍,开展技术讨论和比武,一方面督促青工自学,让员工在生产实践中成才,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另一方面,他无私地将自己多年来在铸造试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分享给各个班组。
  如今,已过知天命之年的陈林辉,依然初心不改,对铸造工作充满极大热情。他说,只要中国高铁需要、只要铁路需要,他一定会在铸造岗位上继续干下去!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