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播种与治愈
——浅谈电影《远山花开》
  ◎赵卫防
  由西安嘉方影视有限公司等机构出品的影片《远山花开》以乡村支教为背景,展现了来自都市的青年音乐老师刘晓慧赴陕南乡村——大麦村小学支教的故事。在这一较为纯粹的中国故事中,刘晓慧等人用音乐打开了留守儿童封闭的心灵,播种了乡村振兴的希望;而她在心灵治愈的同时,也完成了对自闭的乡村少年张承峰的心灵救治。
  “播种”是《远山花开》的首要主题。在影片中,观众看到的乡村,在精神层面依然贫瘠,乡村学校的教学理念落后、教育资源短缺的局面更是亟须改变。影片以刘晓慧等人的赴乡村支教之举,来表现出国家对乡村在精神层面的扶植,意在展示中国乡村在脱贫之后如何走向振兴的历史转变。故此,影片刻意凸显出在乡村进行精神“播种”的意识,这种意识呈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刘晓慧通过音乐教育、喊山、参加合唱比赛等对乡村儿童进行心理的启蒙,特别是对张承峰的救治。张承峰因为母亲去世而心理蒙受创伤,他形单影只、举止怪异,长期不开口说话;刘晓慧等人通过多重的计划和努力,终于打开了这位自闭多年的少年的心扉,让他开口。二是影片表现了刘晓慧对乡村教学观念的改变。片中的老校长虽一切为学校着想,但也是陈旧教学理念的代表,如他教学较为死板、一切以学生的成绩为考量、常常训斥甚至体罚差学生等等。刘晓慧也因此产生了误会,但她还是理解了老校长的做法,并且成功调整了乡村学校的教学理念。影片最后表现大麦村小学合并到镇里的学校,预示着乡村教学将会步入更加集中和现代的体系之中。影片以上述两个方面,表达出了在乡村进行精神播种的主题。正是播种了美好的精神种子,明天的乡村才会遍野春花,真正实现振兴,而中国式现代化,在乡村也将从此起步。
  “心灵治愈”则是《远山花开》的另一重要表达。无论在都市抑或乡村,走出心理的阴霾,是现代人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心灵的拯救比起身体的拯救更为迫切。因此,在全球范围内治愈系电影愈来愈受到关注。本片亦是表现治愈心灵的影片,如刘晓慧来大麦村支教的最初动机便是为了获得心灵的救赎。片中表现她因为母亲的去世导致了内心世界的坍塌,为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她主动要求去乡村支教,以此来治愈心灵创伤。而在那里,同样有一个因母亲去世而走不出心理阴影的乡村少年张承峰,他同样需要心灵的救治。因母亲去世而遭遇心灵创伤,使得师生二人在片中形成了互文关系,也更加凸显出了该片对“心灵治愈”的诠释。
  影片从音乐和人性两个层面来表达治愈。音乐治愈是心灵治愈的主要方面,世界知名的治愈系电影《逆光飞翔》(2012)、《爱乐之城》(2016)等均为音乐治愈系影片。该片以原创的《远山花开》主题曲贯穿全片,音乐温婉动人、和声优美,再配以各种本格的本土音乐,使得全片音乐充满了诗情和温情;与这种风格的音乐同步的画面,则是秦岭远山中的中国乡村社会图景,满载着中国乡村在现代化转型中的乡愁记忆。这样打动人心的音画图景,不仅为刘晓慧和张承峰治愈了心灵的创伤,也使得观众获得了心灵治愈。
  除音乐治愈之外,人性治愈为《远山花开》治愈表达的另一重要呈现。片中的大多数人物,都被塑造成为具有美好的人性。如老校长虽有着相对陈旧的教学观念,但他把心血都献给了这所乡村学校和他的学生,为了能让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傅圆圆上学,他不但照顾圆圆尚在襁褓之中的弟弟,还卖掉了几乎全部的家当。他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就像秦岭一样给了刘晓慧和众学生坚实而厚重的精神依托,更温暖着他们的精神脊梁。片中的其他人物,如在大麦村小学支教多年的那对夫妻老师、一直关照张承峰生活的大学生村官等等,也都以美好人性展示观众,以人性的温暖治愈他人。
  为更好完成“播种”与“心灵治愈”的表达,《远山花开》也采用了多样化的艺术手法。首先,影片并未刻意地以情节化叙事来积累戏剧高潮,而是采用了不断积累情绪以最终达到情感高点的方式来感动观众。片中尽管也有“深夜钢琴声之谜”以及合唱比赛中“最后一分钟营救”式的类型化叙事,但这些都是为了酝酿情感而设置的情节,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戏剧化目的而进行的商业铺陈。观众观影时感受到的始终是情感,这些情感一直在流动、积蓄,最终汇成强大的情感波涛,冲击着灵魂。其次,影片多处以意象手法呈现出人物情感,如张承峰每次受到心灵冲击时,便爬上学校里那棵大树的树杈,以求在高处能够感受到远去的母亲对自己灵魂的抚慰,刘晓慧也多次通过观看手机中母亲的视频,来寄托哀思;而那架杂物间里的钢琴,既让刘晓慧和张承峰获得了灵魂救赎,又点亮了乡村孩子们的心灵之灯。
  《远山花开》的叙事也存在尚待提升之处,比如对刘晓慧和母亲之间的情感讲述得过于概念,使得观众对她心灵遭受的剧痛缺乏代入感,也因此没法在影片开始就能捕捉到强烈的情感流动。但影片所表达的“播种”主题对中国乡村如何实现从脱贫到振兴的历史跨越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其“心灵治愈”的表达也有着重要的当下意义。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