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政法专刊
第05版:教育周刊
第06版:要 闻
第07版:文 化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深耕科研土壤倾心授人以渔
资助160名困难家庭大学生
各方飞手显身手
电力科研路上的追光人
不但会种田更要慧种田
发放绿书签护苗在行动
助力福彩发展服务公益事业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张文娟
深耕科研土壤倾心授人以渔
温瑶瑶
作为科研工作者,她积极为企业解决了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作为高校教师,她秉持潜心育人理念,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她就是宝鸡文理学院教授张文娟。
日前,笔者在宝鸡文理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见到张文娟时,她正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对新课题展开研究。在与张文娟交谈中,笔者了解到,她2011年博士毕业后,一直在宝鸡文理学院从事电力电子技术、智能传感器信息处理技术相关研究。
轨道交通是宝鸡市重点产业链之一,2017年,张文娟在宝鸡工务段调研过程中发现,铁路工人探伤用的还是单轨手持式探伤仪,既笨重效率又低,后来,工务段试用双轨探伤车,仍需工人冒着严寒、酷暑驾驶车辆。能不能研制出一种可自主行走的探伤机器人?张文娟说干就干,她带领科研团队没日没夜进行试验。在对探伤车体的加工中,关键非标准零部件的缺失成了张文娟面临的一大难题,没有模具就自己绘图,编程加工零部件。经反复试验,2018年9月份,一款可自主行走、双轨同时检测的铁轨伤损探伤机器人研制成功,并在兴平标定线进行了测试,行走速度为15km/h,检出率可达95%。2020年11月,探伤机器人在西安地铁五号线免费试运行,检测效率和操作便捷性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据了解,该项目荣获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并入选陕西省教育厅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
张文娟在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同时,更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她坚持将前沿科技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与钻研热情。自工作至今,已有1800余名学生在她的教育培养下走上工作岗位。“能够研究出有益于社会的科研成果,培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张文娟说。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