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副 刊
第04版:特稿
标题导航
|
强化合作发展 携手实现双赢
畅游魅力扶风 纵享人文之旅
宝鸡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受表扬
乡村振兴呼唤更多田秀才
货车掉链子 小麦撒一地 交警快处置 清理保畅通
三棵500岁铁匠树守护村庄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乡村振兴呼唤更多田秀才
孙海涛
千阳苹果师傅、凤县花椒土专家、陇县最美羊倌、眉县猕猴桃带头人……很多人形象地将他们称为“田秀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这些“田秀才”把“论文”写在了宝鸡1.81万平方公里的“答卷”上,不但成为十里八乡的致富领头雁,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巨大的动能。
“田秀才”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在基层一线的默默坚守。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客观来讲,近年来为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我市各个县区聘请了不少高层次专业人才,在种植、养殖领域发挥了巨大的科研攻关、产业指导等作用。不争的事实是,专家水平虽高,但毕竟“根”不在西府大地,很难长期待在村里,其发挥的作用自然有限。反观“田秀才”,根就在田间地头,操着方言俚语,最熟悉每家每户的需要,更能像“及时雨”一般解燃眉之急。
“田秀才”的“先进”之处,在于对乡村振兴的创新探索。“田秀才”是本乡本土人,离地头最近,离乡亲最近,离市场也最近。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他们最清楚什么农产品能卖好价钱,为什么卖好价钱,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他们去进行创新探索,继而摸索出一套实用而富有成效的致富方法。必须指出,这种典型自带“泥土味”、“自下而上”的成长模式更符合乡村发展实际,也更加激励有技术、有才干但学历低的农民向其学习。
“田秀才”的“典型”之处,在于润物无声的示范引领。“土专家”立足一线,发挥自身“土”的优势,深耕细作乡村“沃土”,他们无疑会是最先富起来的一些人。从这一点上看,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是有辐射力的,虽然可能辐射范围有限,但同样能够起到连点成线再成片的作用,如此一来,势必能带动一大批人在山野中大显身手,实现“田秀才”与时代发展的双向奔赴。
如今,“田秀才”遍布我市农林牧渔各个农业领域。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田秀才”,凭借实打实的本领为西府大地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