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社会新闻
第05版:应急管理专刊
第06版:宝鸡农业
第07版:今日高新
第08版:本市新闻
标题导航
|
看新农人如何兴农
返乡发羊财生活喜洋洋
田间地头满满都是科技范
致富路子越走越宽
让红苹果变成金苹果
创业者猕猴桃园里干起新农活
新菜农菜园子里淘金忙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善学习“敢尝鲜”——
新菜农菜园子里淘金忙
近年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大量应用到蔬菜种植中,一大批“80后”“90后”走进菜园子“淘金”,在田野里挖出了“金矿”,实现了自身价值,创造了财富。
谷雨过后,位于凤县黄牛铺镇的高山蔬菜基地生机盎然,地上的甘蓝、藤上的西葫芦一个个长势喜人,5月中旬它们将被端上香港同胞的餐桌。“今年公司3500亩大田和200亩设施大棚里种的都是甘蓝和西葫芦,上市后全部供应香港市场。”4月25日,看着绿油油的菜田,凤县嘉陵绿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潮喜上眉梢。今年36岁的张文潮是一位“半路出家”的“新农人”,扎根农业之前他有5年军旅生涯、8年基层工作经验。2018年,他注册公司、流转土地、建田园综合体,成了名副其实的“新农人”。2020年,张文潮引进了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系统,只要点击手机App就能调节2000亩菜园的土壤湿度、肥力等。“智慧种菜既省力又省钱,现在投入成本降低了一半,但菜品质量和产量却更高了。”张文潮告诉记者,不怕不会、就怕不学,作为新时代的“新农人”,他还要继续学习,尝试使用更多的新技术。
和张文潮一样善学习、“敢尝鲜”的还有眉县“80后”王伟东。大学毕业后,王伟东在外地创业。当看到朋友在甘肃种芦笋成功后,他心动了。北方种的芦笋口感好、品质佳,很有市场,在咱宝鸡还没大规模种植,是一个空白。2021年,王伟东在凤翔区陈村镇蔡阳山村流转了500亩地专门种芦笋,精心培育了两年时间,今年4月,鲜嫩可口的芦笋终于正式上市了。王伟东笑着说:“好菜不怕等,今年芦笋喜获丰收,从4月初至9月底都是采摘期,这两天平均每天能采摘净菜2700斤左右,每天都销售一空。”瞅准空白,大胆尝试,“新农人”为乡村发展打开了新的市场。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