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区绿丰源蔬果专业合作社全景 育才玻璃制瓶有限公司员工在检测产品 春天孕育着希望,承载着梦想。在这个季节里,陈仓大地处处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陈仓区慕仪镇绿丰源蔬果专业合作社打造的农旅融合新模式,吸引游客前来采摘、休闲的同时,也带火了近郊游;香泉镇王家庄村利用长孙皇后故里、北魏石窟等文旅资源,全力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赤沙镇万亩花椒园里,“土专家”现场示范指导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
因产而兴、依产致富,陈仓区可谓镇镇有致富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今年以来,陈仓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陈仓崛起”总目标,依托总投资2.8亿元的139个乡村建设项目,全力以赴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陈仓人正在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三产“融”起来优势产业前景广阔
4月9日,正值周末,春日的阳光温煦柔和。位于陈仓区慕仪镇的绿丰源蔬果专业合作社,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齐排列,一眼望不到头。大棚内,“普罗旺斯”、乳瓜、羊角蜜等果蔬长势喜人,前来休闲观光、采摘、品尝美食的游客如潮。
陈仓区绿丰源蔬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现有入社农户216户。合作社以蔬果生产、加工、销售为主,集绿色生产、新优品种引进试验、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展示、农民培训及农旅观光采摘五大功能于一体。
“合作社利用园区自身优势,向二三产业延伸,去年仅餐饮和种植两项,营业额就达5000多万元。”合作社副总经理杨帆说,同时,带动周边无业、脱贫劳动力等325人就业。
无独有偶,周原镇距离城区近,发展设施农业、大田蔬菜有资源、有优势。位于该镇第一村,占地600余亩、一期投资2000万元的智能蔬菜温室项目正在加紧施工。
“以优势禀赋打造特色产业,以高质高效换取高附加值,该项目主要以生产高端蔬菜水果为主,今年10月果蔬就能上市。”第一村党支部书记韩小兵说。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是陈仓人在抓区域经济促乡村振兴中的必由之路。“我们按照‘稳粮、兴菜、优果、强畜、扩药、提效’的产业发展思路,打造了西部山区以柴胡、花椒、苹果、蜂蜜为主,川塬以设施农业、大田蔬菜、珍稀食用菌、规模化种植养殖等为重点的‘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品牌。”该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
思路即出路,陈仓区壮大优势产业的路子越走越宽。该区围绕渭北川道、渭北塬区优质粮生产基地,稳定小麦种植面积,扩种夏玉米。在探索东堡村、高家堎村等整村托管服务的基础上,对周原镇、慕仪镇实行整镇托管。同时,稳步推进西部山区优质苹果基地建设,在渭北塬区的贾村镇等扩种鲜杂果,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型经营主体,新发展葡萄、水蜜桃、樱桃等特色鲜杂果1万余亩。
“区上建成大中型水泥骨架蔬菜大棚1.5万亩,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延长了蔬菜产品供应链,成为市区近郊供应基地。”该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此外,依托利民屠宰、森宝养殖、新野农牧等企业,形成从生猪养殖到屠宰、从肉制品到副产品加工产业链,特别是总投资20亿元的牧原生态养殖全产业链项目,年出栏生猪30万头,产值12亿元,增加税收3000万元以上,吸纳劳动力800多人。
据悉,目前全区年销售收入5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8户,其中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2户,实现销售收入19.2亿元,净利润1.7亿元,上缴税金1.3亿元,企业从业人员2600余人。
生态旅游“热”起来旅游产业潜力巨大
生态游、近郊游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旅游方式。近年来,陈仓区因势利导,依托自然资源禀赋精准发力,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让休闲农业“热起来”、让乡村旅游“火起来”。
西部山区虽山大沟深,但生态植被好,自然风光美,区上在乡村旅游中创思路、聚人气,依托大水川、九龙山旅游景点带动效应,发展乡村游、休闲度假、农家乐,相继涌现出农川生态休闲农场、大水川明乐园、翟家坡民宿农耕文化村等20多个乡村旅游目的地。
“区上依托大水川、九龙山、灵宝峡等景区,以旅游专线为主线,挖掘西山酒歌等文化资源,加快南由古城特色小镇建设,着力打造香泉、坪头等文化旅游名镇,并辐射带动沿线村庄,全力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集群。”该区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说。如今有1.3万多名当地群众依托景区就业,其中800多名脱贫人口直接在企业务工。
位于大水川景区旁的香泉镇南峪村有285户村民,以往村民靠外出务工、上山挖药、种植作物为生。景区建成后,一部分村民在景区上班,挣起了月工资,还有一部分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以及销售土特产,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今年42岁的村民王映南,以往在南方打工,景区建成后,他带着媳妇和娃回到村里,办起了民宿。“2018年两个月挣了在外打工一年的钱,疫情这几年我年收入也能有3万多元。”王映南说,今年他把三层楼的民宿全部装修一新,准备大干一番。
西部山区的生态旅游已成气候,陈仓区其他地区的近郊游也不遑多让。
“区上利用渭北农业园区优势,孵化培育新育、华臻、鱼丽园、世纪田园等7户休闲农业园区。太子沟民俗无动力乐园、原上小厨、吴家大院、齐西搅团宴等特色餐饮,形成渭北园区休闲农业观光带。”该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同时,双碌碡城郊休闲游、太公庙农业观光游已成为三产融合的新特色。
据了解,去年以来,陈仓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1100多万元。
创业就业“活”起来生活富足未来可期
主控温度1563.6℃、助燃风到位、冷却风正常……在育才玻璃制瓶有限公司三部电子检测室内,面积达106平方米的天然气双通道马蹄焰玻璃窑炉内烈火熊熊,下游生产线上,玻璃瓶正组成庞大的“军团”。
“这是西北最大的瓶罐生产基地,每天制瓶量约185个。”该公司总经理张晓华告诉记者,公司用工650多人,除了从外地聘请的50名技术人员,其余均是周边群众。
家住宝鸡高新区天王镇的刘伟就是其中一员,他从事制瓶机操作,已经干了三年多。“以前在外务工,家里日子很难,通过区上举办的招聘会应聘到企业,一个月能挣6000多元。”刘伟笑着说。
让普通百姓端稳饭碗、鼓足钱袋,是乡村振兴最根本的动力和目的。近年来,陈仓区持续落实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十五条政策措施,举办就业创业技能培训52期,同时开展各类招聘活动17场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
陈仓区慕仪镇孙家村英子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食用菌研发、栽培、加工、销售及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建有40多座标准化生产大棚,种植灵芝、羊肚菌、黄背木耳等10余种珍稀食用菌,生产灵芝盆景、灵芝孢子粉等产品延伸产业链,周边几个村有50多人在这里务工。
今年52岁的孙家村村民彭亚萍从合作社刚成立就来务工,从学徒开始到现在负责菌棒接种技术指导。
“我一个月工资近3000元,每天正常上下班,回家给上学的孙子做饭也不耽搁。”彭亚萍说,多亏了理事长李栓英给大家提供这个平台,让大家生活富足,未来可期。
壮大创业就业,陈仓区步子迈得很大。“我们今年使用中央财政衔接500万元用于支持启动实施的‘雨露计划’,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41131人。”该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区上先后创建村镇工厂12个、就业帮扶基地18个,辐射带动68个村3560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353人,带动务工增收1412.5万元。
群众的口袋“鼓”了,产业的路子“宽”了,陈仓人在希望的田野上阔步前行,一幅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