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打通成果转化肠梗阻
——我市多措并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综述
    技术经理人(左)深入企业调研

    宝鸡文理学院巡检机器人智能感知与决策规划创新团队在做实验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热点话题之一。
  去年以来,我市着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建设,培养技术经理人……想方设法打通转化中的“肠梗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去年,全市88家企业共与32家高校院所联合实施了192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全年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29项,交易额38.19亿元,创历史新高。
  加速产学研合作唤醒“沉睡”的科技成果
  最近,宝鸡文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王娟平教授正在调试钛打磨机器人的样机。“要让控制系统、机械系统、检测系统达到最优状态的配合,需要不断调试、不断试验、不断完善。”王娟平说。
  据悉,这款钛打磨机器人从想法到实物用了五年多时间,它是王娟平团队深入企业调研、针对市场实际需求研制出来的,将极大地改善目前钛材打磨的效率与质量,实现智能化按需打磨。去年,省科技厅已对钛打磨机器人攻关“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进行了立项,这是我市目前20支省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之一。今年,该项目还荣获“名城名企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西安站活动暨“龙城英才计划”西部邀请赛三等奖,同时还入选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普华永道中国青禾成长训练营。目前,已有宝鸡几家钛企业对产品进行预订。
  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有效措施之一。
  我市以“主动融入秦创原,深入推进产学研”为主题,推进全市产学研工作。采取摸清底数,精准开展工作;走出去,主动对接高校科技成果;引进来,借助高校智力促企业创新发展;完善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营造全社会推进产学研工作的氛围等措施,促进了产学研工作的积极开展。去年,全市88家企业共与32家高校院所联合实施了192项产学研合作项目,涉及钛及新材料、优势装备制造、食品工业等领域。邀请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相关专家教授,深入宝鸡市新钛程金属复合材料、鑫诺新金属材料、永盛泰钛业、丰立德制造、赛孚石油机械等公司的生产和研发现场,开展“一对一”技术需求对接和需求调研,面对面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种难题。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市职业教育的“排头兵”。仅去年,该院就与相关政府、企业共建了“钛产业学院”“高山蔬菜产业学院”和“电商产业学院”,目前全院有近10个产业学院。这些产业学院在推动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发布的《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到,今年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他们将针对此加大企业技术需求库的建设,实现让“产”成为“学”“研”的先导。
  加强平台建设
  让更多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载体。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共有1个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宝鸡)服务示范基地和10个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这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承担了我市相当数量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宝鸡文理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办公室是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之一,主要负责该校科技成果登记、科技成果对外推介、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成果转移转化管理等工作。近几年,在他们的推动下,学校一批科技成果落地。特别是去年该校实施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以来,学校授予相关科研团队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专利技术长期使用权,科研团队依托专利技术先后注册成立6家科技型企业,其中5家得到秦创原“春种基金”投资。部分公司产品已接到客户订单,市场正在逐步打开。
  该校巡检机器人智能感知与决策规划创新团队研制的全国产化工业计算机就是其中之一,该项技术作价360万元入股陕西宝科信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得到宝鸡市科技创投基金的支持。该项技术已完成产品化,目前正在进行市场拓展。研发团队基于该项技术,开发出了巡检机器人。该项技术的研发回应了全国产化替代技术研发的国家战略需求。
  宝鸡文理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仅去年,学院共承担企业事业单位委托科研项目336项,涉及科研经费4500多万元。作为地方高校,推动科技成果实现转化、走向市场,我们亲身体验了‘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的困惑。推动张光南教授团队科技成果转化是学校的首次探索,我们面临的是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后的保值问题,有职务科研人员兼职创办企业的政策问题,转化业绩的认定问题,从0到1实现转化的启动资金等问题,学校多个部门负责人和学校法律顾问、律所律师进行了多次研讨、协调,最终成功实现技术转化。”
  市科技局成果转化与合作交流科科长杨文博对记者说,去年,我市确定了6个首批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自认定以来,积极开展工作,在促进我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培养技术经理人打通转化“最后一公里”
  在创新体系中,科研体系、应用体系以及科技服务体系三足鼎立。技术经理人是科技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那么,什么是技术经理人呢?是指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从事成果挖掘、培育、孵化、熟化、评价、推广、交易并提供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相关服务的专业人员。去年,我市组织开展了多层次的技术经理人培训,组建了宝鸡市技术经理人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05名技术经理人。
  吴军志就是我市培养的首批技术经理人之一,目前,他已经是国家级技术经理人。谈起技术经理人,吴军志说,他们上要了解国家的科技政策,下要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全程参与成果转化,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找不到”“谈不拢”“难落地”等问题,提升成果转化的效率,帮助企业解决发展方向、发展战略问题,可以说,他们是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中坚力量。
  作为加速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开拓者,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部火炬中心日前出台《高质量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各类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相关机构内从业的职业技术经理人不少于1万人。
  目前,我市已经建立了技术经理人、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成果、技术需求4个科技成果管理库;收集了355项科技成果,收集企业技术需求207项,印制了《秦创原.宝鸡企业技术需求册》。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技术经理人的功劳。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