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从《髹漆录》开始
◎杜西鹏
  几年前,偶然得到一件犀皮漆工艺的大漆葫芦,被它那变幻莫测的花纹和温润深邃的触感所折服,于是萌生了自己动手做漆器的冲动,从而亲近流传数千年的大漆髹饰技艺,并亲身体验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智慧与哲理。
  因为大漆要无尘操作,我借了几间闲置的房间做工坊,搭建了自动加热和加湿的荫房,只要有时间,便沉浸在与漆独处的时光里。案头是分为乾、坤两集的《髹漆录》,刚拿到手以为是一本明代技术类的工具书,开卷才发现作者竟把工艺放在天地大道中去研究,如此,学习髹漆的过程,也成了洞见古老东方世界观的过程。书中佶屈聱牙的词句和冷僻的典故,我可以从史籍里寻找答案,可埋藏在行业深处的古代漆艺技法名词,却如同天书。于是,我向本地大漆制作的老艺人登门求教,时间久了,得到老人口传心授,才算略窥门径,这样的日子倏忽就是几年。其间妻子给予了大力支持,上大学的孩子也帮我查阅有关资料、购买书籍,我则把全部闲暇时间都给了大漆。
  当自己第一件不起眼的作品完工后,我做大漆的信心就更加坚定了。因为在研习大漆髹饰技艺的过程中,我觉得不仅仅是学习技法、工艺,更是一个修身、修心的历程,让我能沉下心来做事,也能沉下心来面对一切事。为了读懂髹涂技艺的文献,我开始自学古文,为了了解古代器物的造型、纹饰,我在青铜陶瓷的工艺史,甚至中国美术史中汲取营养。
  我生活的秦岭北麓,自然资源丰富,也是大漆的主要产地,漆艺民间艺人深藏其中。古陈仓受炎帝、周秦文化浸润,文化底蕴深厚,出土的石鼓、青铜器、陶器等灿若星河,更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我在制作漆器、修缮器物的过程中,不断向艺人和民间遗存的学习,感受传承在渭滨这方热土上的美好,不经意间就爱上了宝鸡的文化元素,制作了饕餮纹茶则、有青铜器铭文的大漆杯垫、香插等等,让它们既有大漆的古朴沉稳,又有鲜明的地域特点,还兼顾实用性,添了生活意趣。
  在髹饰大漆少则十几道、多则几十道工序的漫长制作过程中,我学会了琢磨与等待。少则数月、长则数年的等待过程,不只是漆料在器物上的一次次变化和升华,也是我内心的一次次感悟和提高。当这种乳白色纯汁液完成最后一刻的华丽变身,我也从这个过程中获得了非经时间和实践才可以发生的成长。这也许就是工匠精神的意味,不只是做成一件什么样的器,更是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