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一四五十”战略,扎实推进“十项重点任务”,持续深化自我革命,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宝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
重点做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 着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多措并举促消费。抢抓市场回暖、消费复苏的黄金机遇,积极开展购物节、汽车展等消费促进活动,激活餐饮、购物、文旅等传统消费,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消费市场热起来、旺起来。
全力以赴扩投资。继续实施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以六大领域各十大项目为引领,切实抓好年度投资1296.8亿元的762个市级重点项目。
千方百计稳市场主体。狠抓中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地见效,继续打好留抵退税、社保缓缴、稳岗拓岗等政策组合拳,帮助大企业稳定生产,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对困难行业领域定向帮扶。
二 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产业链群竞争力。实施143个工业技改项目和70个新增产能项目,全年新增产能200亿元以上。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力。以打造秦创原“两链”融合示范区为总抓手,做实一流创新平台,加快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推动“一港四院四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加大数字经济牵引力。开展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高起点规划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实施宝鸡云计算中心、移动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启动全国千兆城市创建,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凝聚抓工业强大合力。全面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5+N”政策体系,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引育、企业培育、品牌建设、金融支持政策落地见效。
三 着力推动旅游产业高品质发展
全力突破都市旅游。着眼副中心城市长远发展,抓好都市旅游八项重点任务落实,着力构建“一核三带、多点支撑”的空间格局。
大力提升全域旅游。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为引领,实施全域旅游“八个一”行动,推进关山草原—九龙山—大水川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加快千湖湿地、西府老街、黄柏塬等4A级景区和嘉陵江源头等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着力打造一批高品质景区。
不断健全支撑体系。实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快组建市文旅发展集团,带动加大旅游产业投入。
四 着力提高副中心城市建设水平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宝汉巴南、宝中铁路复线申报对接力度,积极做好乾岐高速、244国道凤翔至太白一级公路、千阳岭低位隧道等项目前期工作。
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强化规划引领,加快编制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和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
切实加强城市安全。扎实开展城市体检,摸清城市建设短板,精准治理“城市病”。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新区科技新城、千渭之会片区开发,加快高新大道东延至蔡家坡等项目建设,积极申办中国园博会,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五 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扎实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坚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建管并重,求好不求快、干一件成一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科学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六 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持续提升3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功能,加大外贸主体孵化培育力度,力争全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20亿元。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展资本市场服务提升行动,发挥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作用,力争新增贷款150亿元以上。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积极推进企业开办等18项“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在更多行业领域探索“准入即准营”,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切实提高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七 着力推进美丽宝鸡建设
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全面落实林长制,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完成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全年营造林30万亩。
切实保护治理好渭河。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围绕“堤固、路通、水清、岸绿、景美、业兴”目标,实施渭河市区段堤防加固及生态治理工程,确保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中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26个问题按期销号。
八 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突出抓好就业创业。加大众创空间、创业中心建设力度,抓好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以创业带动更多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2万人以上。
优化提升公共服务。高水平办好全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等系列赛事,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加快推进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不动产“登记难”工作,确保6月底前应化尽化。
九 着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宝鸡
切实维护经济金融安全。加强经济、金融、网络等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确保粮食、能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不断提高公共安全水平。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火等工作,持续加强基层应急体系建设,切实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
持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扎实开展平安乡村建设专项行动,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三色预警和重复信访化解,努力营造安定有序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