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聚焦2023全市两会
第03版:聚焦2023全市两会
第04版:聚焦2023全市两会
第05版:聚焦2023全市两会
第06版:本市新闻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文学周刊
标题导航
|
高质量发展成效可喜2022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市长王勇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高质量发展成效可喜2022
去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宝鸡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一系列超预期困难和挑战,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大力实施“一四五十”战略,团结全市人民苦干实干快干、努力干一起干,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高质量发展取得可喜成效。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3%和7%。
1
一年来,我们坚持制造为本、创新驱动,实体经济稳中向好。
出台稳增长26条等政策措施,累计减税降费53.68亿元,培育“五上”企业316户,新增市场主体5.19万户、总量位居全省第二。
推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5+N”政策体系,吉利新车型等171个工业技改和新增产能项目建成投产,工业投资增长28.3%、位居全省第二。
被省政府确定为秦创原“两链”融合示范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创新竞争力“三个百强市”。
发放1亿元消费券,高水平举办啤酒音乐美食节、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纳入全国试点。
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淮海100万辆钠电新能源车等产业项目正式投产,省际到位资金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居全省前列,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双双位列全省第一。
2
一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审批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集中办理率达到75%,金台区“金心办”等6个案例入选全国政务服务软实力金典案例,渭滨区“渭您服务”荣获全国政务服务十大优秀品牌。
4户企业荣获全省亩均效益“领跑者”称号,14条金融支持政策发布实施,23家企业入选省级上市后备企业。
全面完成国资国企改革三年任务,西凤集团成为国企改革样板。探索实施“三无”小区治理等一批“小切口”改革,公共资源交易、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等改革经验在全国交流,金台区婚俗改革受到国家通报表彰。
阳平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全面提速,中老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迈上百亿元台阶、达到114.37亿元,同比增长30.9%,高出全国、全省23.2和28.9个百分点。
3
一年来,我们坚持外联内畅、补短强弱,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眉太、麟法、关环等高速项目全面提速,310国道改造正式开工,远门河、南峡沟等水库加快实施,冯家山水库向蟠龙塬区供水等项目进展顺利。
龙丰村片区改造安置区开工建设,群众期盼多年的南关路、虢镇车站等片区改造全面启动、快速推进,社会关注的均利广场烂尾项目破冰重启,火车站广场改造顺利实施,152个老旧小区绽放新颜,伐鱼河、清水河城市公园和18个口袋公园建成开放,新增供暖面积121万平方米,完成9个内涝点治理,智慧城市建设评价位列全省第一。
5座跨渭河大桥竣工通车,31条断头路、瓶颈路实现贯通,东西不快、南北不畅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4
一年来,我们坚持心系“三农”、接续奋斗,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建成高标准农田30.4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
累计消除返贫风险4057户13374人,脱贫人口收入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千阳苹果“两次飞太空、供货空间站”,陇县获评全国唯一的国家奶山羊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凤县跻身全省十强县,岐山县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扶风县、眉县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百强县,太白县跻身中国绿色生态蔬菜十强县,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考核稳居全省前三。
5
一年来,我们坚持保护优先、系统治理,生态底色更加美丽。
完成营造林63.63万亩,麟游县被命名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陈仓区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0平方公里,水环境质量居关中城市首位,清姜河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雍城湖入选国家湿地公园。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63天,位居汾渭平原城市前列。
6
一年来,我们坚持牢记宗旨、惠民利民,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民生支出较上年增长8.2%。新增城镇就业5.1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7.57万人。
宝一中高新校区等13所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学位8260个,“双减”工作案例获评全国优秀。
市中医医院东院区基本完工,市中心医院港务区院区、市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主体封顶,市妇幼保健院高新院区启动建设,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提高到70%左右,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95%,社会救助工作荣获全国先进。
7
一年来,我们坚持防范风险、严守底线,发展基础日益稳固。
精准精细落实国家疫情防控决策部署,果断高效扑灭了三次聚集性疫情和多轮散发疫情。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4.68%和30%。
争取“保交楼”资金12.8亿元,5.3万套房产办证遗留问题得到解决。
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4个,平安建设满意度达到99.15%、位列全省第二。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