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红火热闹的县功年集
陈思源
    热闹的年集上人来人往

  进入腊月,新年的气息就随着人们的笑脸和高挂的红灯笼弥漫开来,我市陈仓区县功镇的年集也热热闹闹地张罗了起来,人头攒动,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年集就是新年前的集市,以置办年货为主题,也是一年中很盛大的集会。县功镇的年集是市区内规模较大的年集,在长约1.2公里的人民路上举办,从街头一眼望不到街尾,道路两边大红色的商铺棚子鳞次栉比,车子和行人把原本宽敞的大街挤得满满当当。
  “今年年集比往年红火,这才腊月十三,人就已经非常多了。”年集上经营一家水果铺子的甘莉说,自己是本地人,每年都参加县功镇的年集,往年都是要到腊月二十才有如此熙熙攘攘的景象,今年年集开得早,人们的热情也比往年高。
  笔者在市区往返县功的16路公交车站看到,车站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甚至要等好几班才能坐上车,每个返程回市里的人手里都提着各类年货。据了解,县功镇的年集不光受本地居民喜爱,许多市区的居民也纷纷去县功赶年集。县功的年集因其年味十足、热闹非凡,也成了许多宝鸡人对“过年”的传统记忆。
  县功的年集,可谓是应有尽有。最热闹的当属春联年画铺子。各式各样红艳艳的楹联和红灯笼一下子就把年味儿给撑了起来,漂亮的窗花年画让人挑花了眼。红彤彤的年货,寄托的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油粮商铺也熙熙攘攘,这里的米面多是农家自产,健康绿色,用这些面做成的一锅锅刚蒸出来的热腾腾的大馒头香气扑鼻,直勾着人肚子里的馋虫;还有许多手工点心,虽然不比商场中的包装精美,却胜在诚意满满,有种质朴清甜的独特风味。
  果蔬小摊更是色彩缤纷,令人赞叹。县功年集的果蔬小摊老板似乎都对色彩的搭配颇有了解,深红的大枣、明黄的橙子、红里透粉的圆苹果……五颜六色搭在一起,尽显年味的明媚鲜艳。蔬菜则多是用车拉来,泥土和菜香混在一起,早晨的露水透着光亮,绿油油的,十分招人喜爱。
  衣帽鞋子也样式繁多,厚实的棉花被裹在亮色的传统绣样的缎子里,花花绿绿,令人目不暇接,许多老宝鸡记忆中儿时新年的新衣在这里被再次渲染上靓丽的色彩。还有许多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店,红灯笼照着各式各样新奇有趣的玩具,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也为他们的新年带来了别样的乐趣。
  县功镇党委副书记胡莹莹向记者介绍道:“县功的年集由来已久,据镇上的一些老人说,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唐朝。往年的年集也是热闹非凡,但大多时候是腊月二十才开始,大年三十前结束。只有年集时候才每天都赶集,其他时间都是阴历双数日子赶集,人也没有这么多。今年开得早,人也比往年多。按往年的统计,每天来赶年集的人能有四五千。”胡莹莹还说,现在县功镇交通很便利,有公交直达,因此市区来县功赶年集的人也越来越多。
  据史料记载,年集和各类集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最初的“草市”。隋唐时期生产力大幅提高,家庭手工业兴盛,许多乡村和小城镇里的市集十分繁盛,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一诗中这样描写当时的草市:“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沽。见果多卢橘,闻禽悉鹧鸪。”当时热闹的草市,已经依稀可看出现在许多热闹集市的影子,这些兴盛的草市,也为后来许多城镇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如今的年集,比之过去更加热闹,内容也更加丰富。各个地方大都有年集,又因水土和民俗而各有不同。县功的年集虽不是规模最大、品类最多的,但却承载了许许多多老宝鸡记忆中那份鲜活的年味。在传统过年习俗越发被简化的当下,逛一逛年集,选几件年货,看看身边人脸上洋溢着喜气的笑容,带孩子们感受年集中的淳朴乡风,以及藏在质朴岁月中那满满的、喜庆的仪式感。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