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凤翔草编兔追星揽月
本报记者张琼
  掐辫子、编制、染色……日前,凤翔草编省级非遗传承人杨全省正在凤翔区城关镇处礼村家里忙活做草编,麦秆在年近八旬的杨全省手里灵活翻动,编出一只长耳朵、红眼睛的草编兔。杨全省说:“它的名字叫《玉兔揽月》(见右图),玉兔抬头望向月亮,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草编《玉兔揽月》高约18厘米,胖乎乎的兔子身上有朵红花,兔子侧身向左昂首张嘴,望向旁边的月牙和星星。杨全省对照手画图稿,将麦秆染成红、绿、黄、白、黑等多种颜色,使草编兔看起来鲜艳喜庆。其实,早在十几年前,杨全省就设计了草编《玉兔揽月》的造型,作为草编作品《十二生肖挂件》中的一件,《十二生肖挂件》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杨全省说:“《十二生肖挂件》图案选定后,我第一个做的就是《玉兔揽月》,为把兔子做好,挑选了董家河村的小麦秸秆,那儿的麦秆高、色泽亮,很适合做草编。”经过两年时间,《十二生肖挂件》制作完成,受到草编爱好者的喜爱,每年杨全省会按照老图样再做一些。
  “凤翔草编工艺起于北宋”这句话源自《凤翔县志》,可见凤翔人对草编艺术的长久探索和喜爱。杨全省做了四十多年草编,他谈到凤翔盛产小麦,秸秆资源丰富,而且这儿的麦秆柔韧,是做草编的上好材料。一把把结出过丰硕麦穗的麦秆,经过筛选、浸泡、编辫等繁杂程序,变成了奔驰的骏马、腾飞的凤凰、威武的飞龙,杨全省很享受制作草编的过程。“草编技艺是咱凤翔的‘宝贝疙瘩’之一,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一起来学习用麦秆制作一只小兔子。”20多天前,凤翔区文化馆组织凤翔草编制作技艺培训班,杨全省在盐坎村、赵村营村、董家河村三个村庄教村民做草编,吸引了150余名草编爱好者前来学习。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