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书写在山水间的新答卷
——陇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之三
    帮扶干部上门为搬迁社区群众开展服务

    陇县河北镇移民新村

    烤烟成为陇县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陇县固关镇志愿者重阳节慰问独居孤寡老人

  本报记者郑晔庞文渊
  这是一方被“偏爱”的土地:
  这里有被誉为“中国的阿尔卑斯山”的4A级立体山地草原景区——关山草原,在西北内陆地区独一无二;
  这里号称关中“水龙头”,境内大小河流49条,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是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这里就是陇县。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全面吹响后,陇县秉承独特的山水资源,奋力打造生态乳都、全域旅游、生态工业、园区经济“四大百亿产业”,在乡村振兴的大考中书写新的答卷。
  做实“必答题”“党建+”拓宽乡村振兴路
  20多项“国字号”殊荣“傍身”、4次获评全省脱贫攻坚综合评价优秀县区、全市目标责任考核“四连冠”,这是陇县近年来取得的响当当的好成绩。站在新的起点,所有人都在深思:荣誉属于过去,未来如何落笔?
  在陇县县委书记叶盛强的带动下,一个以“担当作为、争创一流”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在全县展开。通过讨论,全县上下达成共识:迈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更要坚定不移地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拓宽“党建+”模式,激活乡村发展“红色引擎”。
  “延春,村上需要个信息员,你看能回来不?”回想起5年前张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张立虎近乎恳求的话语,村民费延春感慨万千。费延春和丈夫两人在县城开了家饭店,盈利可观。然而,就是张书记的一句话,费延春就放下自家的生意回到村里。“一家富了不算富,全村富裕才光荣!”费延春说。由于费延春工作踏实认真,2021年村“两委”换届时,她被推选为张家山村第一位女支书。
  费延春回村任职是该村实施“党建+人才”的缩影。近年来,张家山村先后“回引”3名优秀人才,储备5名“85后”党员干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党建+产业”,为群众致富增添动力。近年来,陇县聚焦羊乳、香菇、苹果、蜂蜜、核桃“五宝”重点产业,深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在奶山羊、香菇等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15个,实施村村联建、村社联建、村企联建“三联共建”行动,培育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示范村”6个,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18个。同时,组建“香菇保姆”“山羊卫士”“苹果管家”3支产业人才服务队,面向全县104个村推行24小时线上政策咨询、技术指导,确保产业发展持续向好,群众收入稳步增加,真正让黄土地生金流银。
  深冬时节,陇县温水镇的“乡贤议事厅”再次举办。老人去世厚葬还是简办?孩子是学习还是打工?村里人围坐在火炉旁,就大家关心的身边事共谋、共管、共建,共同参与乡村治理。据了解,陇县紧紧围绕“党建+治理”工作重点,完善以镇村党组织为核心、村委会负责、党员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搭建“乡贤议事厅”“庭院板凳会”民主协商载体,邀请乡贤人才、党员群众代表、乡村法律顾问共同商议村内重大事项,有效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决的基层治理氛围。
  做好“抢答题”“搬”出幸福生活来
  走进陇县东风镇下凉泉村搬迁户靳小霞的家中,屋里窗明几净,白色的瓷砖一尘不染,沙发电视冰箱一应俱全。“以前住在塬上的土坯房,一到下雨天两脚都是泥,到冬天除了钻在被窝里,哪里都不暖和,现在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靳小霞边倒茶边说。
  靳小霞的话语道出了诸多搬迁群众的心声。“十三五”期间,陇县建成了33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累计搬迁贫困人口2210户9456人并顺利脱贫,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富一方人”的难题。
  搬得出还得稳得住。陇县制定了《关于加快易地搬迁点社会融合的指导意见》。对脱贫攻坚期间建成的33个集中安置点统筹规划、提升功能,硬化道路38.3公里,配套建设管网87.8公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共服务等设施持续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群众活动广场、学校、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镇区集中安置点还成立社区服务中心,6个楼房化集中安置点推行物业化管理,23个庭院式安置点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管护,安置点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同时,加大搬迁群众产业就业帮扶力度,集中搬迁点周边建成产业基地32个、社区工厂12个,带动2275户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安居乐业,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
  为了持续推进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陇县建立平台化办理事项、网格化规范管理、多元化矛盾调解、社会化物业保障的自治体系,镇村(社区)干部、党员代表共同做好搬迁群众管理服务。家住普裕社区的搬迁户霍四代的儿子刘永刚因车祸造成高位截瘫,申请办理残疾证。社区在社区第一书记刘元伟的帮助下,为刘永刚开通了证书办理的“绿色通道”。当残疾证送到霍四代的手中时,这位老人红了眼眶。
  为充实服务群众的帮扶力量,陇县按照单独选派和就近覆盖相结合的方式,为33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选派帮扶工作队,61名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全面进驻,“全天候”开展服务管理工作。“帮扶工作队来到搬迁社区后,除了做好巩固脱贫成果相关工作外,他们还充分发挥自身文化程度高、信息化平台操作熟练等优势,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群体帮办养老保险、高龄补贴年审,申报各类政策补助,群众反响比较好。”普裕社区党支部书记徐存学说。
  做优“加分题”“拓”岗就业促增收
  “以前一直在外地打工,福建、广东好多地方都去过,虽说能挣点钱,但屋里老人娃娃都照顾不上,肯定没有在家门口上班好。”近日,在位于陇县苏陕工业园的陕西恩达科技有限公司,刚刚走下操作台的女工胡亚红高兴地说。
  陕西恩达科技有限公司陇县车用线束生产线项目是由江苏恩达通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2020年项目投产前,就从当地组织近百人赴江苏总部进行技能培训。开工后,这些熟练工边工作边带徒,不断增加就业规模。截至目前,项目共带动就业461人,其中脱贫户130人。项目二期建成后,累计可带动周边群众就业800余人,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赚钱、顾家两不误。
  稳岗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陇县县委、县政府持续加强对稳岗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了县、镇、村稳岗就业工作推进机制,搭建了县镇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在全国有劳务协作关系的重点企业建成劳务输入基地100多个,形成了多方用力、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技能培训补贴、村镇工厂补贴、稳岗补贴等3800多万元。
  疫情期间,陇县成立稳就业工作专班,组织农民工“一对一”“点对点”外出就业59批868人次,政府包车,专人护送,直达用工企业,保证了就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受到企业热烈欢迎和省市充分肯定。举办创业创新技能比武暨民营企业(苏陕)招聘推介周等招聘活动,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跟进式+订单式”就业服务,带动全县累计转移劳动力就业8.2万人,其中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3.75万人。
  今年以来,陇县坚持“外抓输出、内抓挖潜,确保‘两户’、应就全就”的工作思路,通过“园区化承载、产业化嵌入、组织化输出、自主化创业、精准化培训、平台化推进、动态化监测、公益岗兜底”等途径,社区工厂优先安置、产业基地务工嵌入、公益岗位兜底安置,调整优化就业帮扶政策,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全力推进脱贫人口全县稳岗就业提质量、上台阶,实现了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家庭至少一人就业务工,13个就业帮扶基地吸纳城乡富余劳动力1386人,公益性岗位安置1147人,其中脱贫人口922人,占80.38%。
  前不久,陇县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是我市唯一入选的县区。面对新的答卷,陇县人民正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满怀信心,上下齐心,共同擘画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