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向上向善一家人
——记市级文明家庭杨锦龙家庭
    杨锦龙一家人其乐融融

  本报记者孙海
  再次见到杨锦龙是他来宝鸡接女儿。12月8日早上,他接上女儿后便匆匆赶回太白,春节前上市的蘑菇要赶快种下去,不仅自家的9个温室大棚要种上,还要帮助几十户残疾人家庭种上菜。
  在太白县咀头镇,提起杨锦龙一家人,谁都能说上一两件好事:其母杨发发,村上公益事业的热心人;其妻姜菊平,家里贤内助、家外“大管家”;其女杨姣,父亲事业上的好帮手;其儿杨鸿涛,滑雪教练、运动达人;杨锦龙本人,不光自己致富,还带领村民奔小康。一家人工作学习上互相支持,平时生活中互相照顾,家庭和睦,与邻友善,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二十年前,一场意外导致杨锦龙的右腿落下了残疾,可这并未影响他学习农业技术、致富奔小康的步伐。通过种菜,杨锦龙致了富,但他始终有个带领同村及周边乡亲们一起致富的心愿。于是,杨锦龙成立了北川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从2013年开始,通过合作社每年帮村民往西安、南京、成都等地销售蔬菜2000多吨。还依托合作社建起了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吸纳32户残疾人家庭为合作社社员,吸收18名残疾人家庭成员为基地工作人员,辐射带动周边残疾人家庭57户发展蔬菜种植;妻子姜菊平也不示弱,当好家里贤内助的同时,参与合作社的管理,与客商洽谈、提高蔬菜质量、控制种菜成本,都成了她日常考虑的问题。她邀请县农技中心、镇农技站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户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引进蔬菜新品种,提高村民蔬菜种植水平,俨然成了合作社的“大管家”。
  杨锦龙在外时间多、照顾家庭少,妻子姜菊平总是理解、支持,从无怨言。为了使儿女能够健康成长,夫妇俩率先垂范,经常教育儿女一菜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对双方老人不仅在生活上予以照顾,家中大事也征询老人意见,使老人们觉得受尊重,因而心情也开朗。现在,女儿杨姣在西安读研究生,经常把最新的信息转发给父亲,成了父亲事业上的好帮手;儿子杨鸿涛成了滑雪场上的教练,闲暇时还带领村上的年轻人一起锻炼。
  采访中杨锦龙反复说,这些年能为村民办点事,多亏妻子姜菊平的理解和支持,家和才能万事兴。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