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激活现代农业新动能
——陈仓区凝心聚力推进农业三产融合发展纪实(下篇)
    游客在陈仓区绿丰源蔬果专业合作社采摘草莓

  本报记者庞文渊
  11月20日,正值周末中午,冬日的阳光里带着一丝暖意。记者走进陈仓区绿丰源蔬果专业合作社,只见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齐排列,一眼望不到头。大棚内,前来休闲观光、品尝美食的游客如潮。这是陈仓区农业三产融合发展出现的一个亮点。
  近年来,陈仓区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生产、加工、销售、休闲旅游等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围绕打造高产、高效、高技术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优化重组、整合集成、交叉互渗,加快推进特色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型升级,带动农业组织方式和生产方式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范围不断拓展、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创新探索出农业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陈仓模式”。
  优化重组做强“四大支柱产业”
  农业三产“融”起来,得益于陈仓区抓住粮果菜畜“四大支柱产业”这一根本,在粮食生产上下功夫,在优质果业上出实招,在蔬菜生产上创新路,在畜禽养殖上求突破,为推动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守稳百姓“粮袋子”。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日益突出。于是,区上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重中之重,按照“政府主导、盘活资源、整合项目、能人带动、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思路,严格落实耕地面积保护措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围绕渭北川道、渭北塬区优质粮生产基地,稳定小麦种植面积,着力扩种夏玉米。在探索东堡村、高家堎村等整村托管服务的基础上,对周原镇、慕仪镇实行整镇托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全区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570个、家庭农场114个。
  发展果业提品质。加快老果园嫁接换枝、更新品种,稳步推进西部山区优质苹果基地建设,集中在西山7镇新发展苹果1.5万亩;在渭北塬区的贾村镇等扩种鲜杂果,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型经营主体,新发展葡萄、水蜜桃、樱桃等特色鲜杂果1万余亩,果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全力保障“菜篮子”。区上以反季节精细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为抓手,建成大中型水泥骨架蔬菜大棚1.5万亩,发展春提早、秋延后的大棚设施蔬菜生产,让鲜菜卖个好价钱;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露地蔬菜品质优,产销两旺,延长了蔬菜产品供应链,成为市区近郊供应基地。
  畜禽养殖扩规模。支持3个规模奶牛场提升改造,扶持9个规模奶山羊场和家庭牧场实施“3+X”奶山羊基地建设,提升生鲜乳保障供应能力,牧原、森宝、星昊等大中型养殖场发展势头强劲,禽蛋、肉牛羊养殖存栏稳步增加,丰富了居民蛋奶肉食品供应。
  整合集成壮大农产品加工实力
  农业三产“融”起来,得益于陈仓区抓住了农产品深加工这一关键举措,依托工业园区和生产基地,让农产品进企业、进工厂、进车间,延伸产业链,提质增效,形成品牌效应,壮大了经济实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闯出新路径。
  区上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行多元化机制,深耕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由分散向集中、中低端向高端、初加工向精深加工、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的良好发展态势。
  食品工业加速聚集。青岛啤酒、祥和面粉、毅武面粉、恒佳食醋、天香食品、古陈仓白酒等食品工业焕发勃勃生机,呈现出产业聚集度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特点。
  净菜精加工拉长链条。以绿丰源为龙头,建成蔬菜加工分拣销售中心,形成了从蔬菜种植、清洗、分拣、包装、配送到餐桌全产业链,带动华臻、惠生、星昊等蔬菜企业快速发展。
  食用菌加工活力凸显,陕西国人菌业科技产业园瞄准市场,将鲜菇深加工,形成菇酱系列、蘑菇丸子、“非油炸”休闲干吃菇等特色产品。目前,全区农特产品加工业慕仪镇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凤阁岭镇通关河村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肉制品是陈仓区农产品加工业又一亮点。以利民屠宰为引领,森宝养殖、新野农牧等企业为骨干,形成从生猪养殖到屠宰、从肉制品到副产品加工产业链;尤其是引进总投资20亿元的牧原生态养殖全产业链项目,集生态规模养殖、有机肥加工、生猪屠宰、产品深加工、农业种养循环于一体。目前,项目已建成投用,年出栏生猪30万头,产值12亿元,增加税收3000万元以上,吸纳劳动力800多人;同时,可全部消纳生猪产生的粪污和沼液,覆盖土地2万余亩,做到资源化还田利用,改善土地肥力和土壤结构,成为我市生态循环农业的新标杆。
  目前,全区年销售收入5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8户,其中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2户,实现销售收入19.2亿元,净利润1.7亿元,上缴税金1.3亿元,企业从业人员2683人。
  交叉互渗打造休闲农业新业态
  农业三产“融”起来,得益于陈仓区抓住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新业态,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因势利导,精准发力,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让休闲农业“热起来”、让乡村旅游“火起来”,走出农业农村文旅商体融合发展新路子。
  区上利用渭北农业园区优势,孵化培育新育、华臻、鱼丽园、世纪田园、鸿盛等8户休闲农业园区。齐西村把田园观光、餐饮、红色教育、美丽乡村相融合,成为乡村振兴新亮点;太子沟民俗无动力乐园、原上小厨、吴家大院、齐西搅团宴等特色餐饮,形成渭北园区休闲农业观光带。同时,双碌碡城郊休闲游、太公庙农业观光游已成为三产融合的新特色。
  绿丰源蔬果专业合作社集蔬菜种植、采摘、教育、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住宿于一体,是陈仓区聚力打造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新标杆。合作社建有蔬菜加工配送车间900多平方米、净菜加工车间700多平方米,建成冷藏库可储存蔬菜1000吨,购置鲜菜配送车15辆,在市区拥有蔬果直营店35个。同时,建成烧烤广场、游泳池、垂钓乐园、儿童游园和两座生态餐厅。在这里,游客进大棚,可以体验采摘南瓜、羊角蜜、圣女果的田园乐趣;走进餐饮区,可品尝柴火鸡、自助串串、烧烤等美味佳肴;走进娱乐区,可观赏高跷、歌舞、秦腔等文化娱乐节目。理事长刘宗平告诉记者,13年来,合作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紧盯一产不放松,持续发力做强二产,在三产上求创新,既有爬坡过坎的阵痛,也有滚石上山的劲头,通过滚雪球式的融合发展,闯出了蔬菜生产、果蔬加工、餐饮娱乐、观光旅游新路子,延长了产业链、完善了供应链、提升了价值链。
  西部山区虽然山大沟深,但生态植被良好,自然风光优美,区上在乡村旅游上创思路、抓促销、聚人气,依托大水川、吴山、九龙山旅游景点带动效应,发展乡村游、休闲度假、农家乐,相继涌现出农川生态休闲农场、大水川明乐园、坝上人家、庵里生态度假村、庙川田园观光村、翟家坡民宿农耕文化村等20多个乡村旅游目的地。在九龙山景区,多次举办马拉松赛、摩托车大赛等精品赛事活动,提升了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
  尤其是香泉镇充分挖掘王家庄村长孙皇后母亲墓、北魏石窟、清代壁画、红色印记,知青小院、晚清民居孙家大院等文旅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全力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如今,长孙故里景区已成为我市乡村旅游一张靓丽的“名片”。今年以来,全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1100多万元。
  农业三产“融”起来,小康路上阔步走。面对农业强区的新任务、新要求、新目标,陈仓区将持续围绕三产融合精准发力,不断提高农业产业资源附加值,让田园变游园、村庄变景区、资源变资产,促进乡村更美丽、产业更强大、农民更富足,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再创新辉煌。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