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王村红薯种植户喜获丰收 “虢王虢王,没沟没梁,不打粮食,愧对周王。”听着这句顺口溜,记者近日走进凤翔区虢王镇虢王村。诚如顺口溜所说,虢王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闻名遐迩的虢王红薯正产自这里及周边村落。这时节,虢王红薯已收获完毕,薯香飘遍村庄。
“虢王这个名字叫得久了,传说源自周文王的弟弟虢叔。”村中老人的传说,以及虢王村村史碑上的记述,让虢王的地名文化蒙上神秘色彩。
虢王曾是虢叔封地?
在虢王村村委会院内,一通新立村史碑上有这样的句子:“虢叔居虢王,虢仲驻虢镇。”虢仲、虢叔是谁?周太王的儿子季历最少有三子:姬昌、虢仲、虢叔。西周推行分封制,周文王姬昌封两个弟弟于西虢和东虢,虢镇、虢王的地名便来源于此。
宝鸡与“虢”有关的地名有虢镇、虢王,与“虢”有关的青铜器有虢季子白盘等。西虢在今陈仓区虢镇,东虢在哪?虢仲、虢叔两兄弟究竟谁被封在西虢,谁在东虢?《西周的历史与文化》一书的作者何志虎、惠瑛、王岁孝在书中写道:“西虢为虢仲封地,东虢当为虢叔封地。东虢何在,古今无考。两汉学者对于周封国的地望多有考证,其方法主要是借助地名。按此方法,今凤翔县东南有虢王镇,位处西虢东北约20公里,疑其为东虢封地。”
凤翔区政协工作人员肖逸认为:“虢王得名于周文王时期,是文王为其弟虢叔所封采邑,史称东虢。周武王分封时,改封东虢于今河南荥阳东北,虢王村仍为东虢属地。”
虢王村村史碑内容显示,在周人迁岐之前,雍水、渭水两岸就有了以猎杀虎、豹等猛兽而著称的勇士,当地人称之为“虢人”,生活的地方称为“虢地”,中心区域在今凤翔虢王、陈仓区虢镇和阳平一带。古公亶父迁岐后,“虢人”视之仁,归附周族;后来,周文王封“虢地”给弟弟虢仲、虢叔为采邑。兄弟二人以“虢”为氏,保西周都城安全,防止外敌入侵。
关于虢王的地名,不论是乡间传说,还是村史碑记述,都在传达人们对周文化和西周先贤的敬重之情。
虢王堡为何叫“刀城”?
“虢王双日集是出了名的热闹,货物齐全,人气旺。”“过去虢王堡叫‘刀城’,颇有气势,城门上有‘东望岐阳’‘西连武都’的匾额……”走在村庄中,虢王村老人谈及集市和老堡子,能回忆不少细节。
虢王村党支部书记孙建武说,虢王是凤翔四大古镇之一,位于岐、宝、凤三县交界地。在清代时虢王就有了双日集,逢农历双日,虢王堡南街商贾聚集,日用百货等应有尽有。及至今日,虢王集市也深受周边群众喜爱,人们在这里各采所需,非常热闹,竹筐子、铁马勺、蜂蜜粽子、麻糖等物令人目不暇接。虢王集市成为周边群众的共同记忆。凤翔退休教师马忠孝回忆,哥哥生前是木匠,做的木桶在虢王集市上很受欢迎。
年过七旬的侯文科常在虢王集市卖凉粉,他回忆说,除过繁华的虢王集市,虢王村还曾有虢王堡,村里老一辈姓谢、张、侯、段的村民,大都在虢王堡居住。“虢王堡东西城门坚固,城墙修得很厚,我小时候常顺着梯子爬上城墙玩耍。城门楼最高处有十几米高,虢王堡被大家叫作‘刀城’。上世纪50年代,虢王堡城门、城墙被毁。”
虢王堡为何被叫作“刀城”?虢王村人谢明周说:“虢王堡东西长约350米,南北长约200米,虢王城堡与虢镇城堡很像,呈五角形,缺西北角。虢王堡东西长、南北窄,城堡形状像一把菜刀。根据它的形状和地形,人们称它为‘五角城’‘刀城’。在虢王堡的东城门额上写‘东望岐阳’,西城门额写‘西连武都’。西周都城在岐山之阳京当,虢镇曾为武都郡。额上的八个字,说明了虢王村特殊的地理位置。”
红薯文化香飘田野
村名、古堡、集市皆为虢王村庄故事的一部分,如今,虢王村的特色产业是红薯种植。初冬时节,村民刚忙完红薯采收,谈论着今年的收成。虢王红薯口感软糯香甜,无筋丝,2020年被收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今年又逢红薯丰收年,孙建武介绍:“村上5500多人,目前约三分之一的村民从事红薯育苗、种植等,红薯成为村民增收的‘宝贝疙瘩’。”
今年60岁的侯岁孝是虢王村红薯育苗和种植大户。今年,他育了两亩多红薯苗,种植了20多亩红薯,通过机械化采收,收获红薯约7万斤。最近,侯岁孝正忙着给客户打包邮寄红薯,主要销往甘肃、西安、渭南及宝鸡各地。1990年前后,侯岁孝开始种植红薯,去外地看完学完,回到虢王忙活红薯育苗,虢王土质好,特别适合红薯种植,红薯成为一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不知不觉间,红薯陪伴侯岁孝一家已有30余年,侯岁孝也成为村上的种薯能人。这期间,村里种植红薯的人越来越多,因虢王红薯品质高、回头客多、市场反馈良好,虢王红薯的名声也越来越响。
虢王村红薯文化是什么呢?孙建武认为,红薯文化其实很朴素,可以总结为勤劳朴实、踏实务实。务农就要像红薯一样,把根系牢牢扎进土地,不断吸收阳光和水分,默默成长、积淀,只有勤劳朴实地劳作,才能收获甜美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