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深度宝鸡
第03版:深度宝鸡
第04版:应急管理专刊
第05版:本市新闻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讲述好家风的物件(下)
老兵的四枚纪念章
母亲的一沓剪纸样
父亲的一支老钢笔
祖母的一张刺绣图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父亲的一支老钢笔
本报记者麻雪
“母亲一直保存着一支钢笔,那是从教近40年的父亲留给我们的,据父亲当年说,这是‘金尖’的钢笔(见上图)。父亲把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留下的实物不多,这支钢笔算是一个。父亲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是认真、踏实、吃苦的精神。”日前,在我市渭滨区教体局工作的张誉对记者感慨道。
张誉的父亲是已故老教师张宝良。张宝良在我市教育界颇有名望,曾在渭滨区益门中学、市工读学校、凤翔师范、宝鸡教育学院等任教,承担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培训授课工作,是众多教师的老师,多次被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
“我们家两代人中有四个教师,我的父亲、母亲,我和我妹妹。”张誉说。因为成长在教师家庭中,张誉从小家教就十分严格。她回忆,10岁左右的时候,自己写字很难看,坐姿不正,父亲为了教育她,就把她的马尾辫子和家里的灯绳拴在一起,一旦低头写字超过正常范围,辫子就会拉紧灯绳,把灯拽亮,从而起到警醒的作用。父亲还会让她趴着写字、蹲着写字等,最后再坐着写,让她自己体验、感悟哪种写字姿势最舒服。
“父亲对我们不打不骂,但是,他总能用妥善的办法,让我们自己找到学习、写字的方法。父亲和母亲还经常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和我们一起读书、看报、锻炼身体,一起规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在张誉的印象中,父亲还是一位特别乐于助人的人。每年春节前夕,村里人来家里看父亲写春联,父亲乐呵呵地义务为大家书写,经常还搭上红纸和墨的钱。
张誉回忆,身边的人都很尊敬父亲,无论老少都尊敬地称呼父亲为“张老师”。正是因为这种耳濡目染,当父亲要她考师范院校,将来也成为一名教师时,她欣然答应。张誉说:“记得我刚工作时,是在一所山村小学,父亲来看我时,看到比较艰苦的教学环境,他不断鼓励我。”
“记得这支钢笔,是父亲的学校作为奖励发给父亲的,父亲说这是金尖的,将来我和妹妹谁考上大学就给谁。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我和妹妹没有谁单独得到它,而是作为父亲留给我和妹妹共同的‘传家宝’。”张誉笑着说,其实,后来才知道,这支钢笔的笔尖是“铱金”的,比普通钢笔值钱些,但不是真金的,只是限于当时人们的认知,以为铱金就是金的。
虽然这支钢笔的笔尖并非真金,但是,父亲留给张誉她们的踏实、吃苦的精神却比真金还真!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