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朝(中)和技术人员做车门关闭力测量设备调试 本报记者魏薇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用这句话形容陕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高级业务经理、工程师冯朝再贴切不过,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进入陕汽已有11个年头,一直致力于在设计上改变大众对重卡的固有印象。”
这些年,冯朝主持参与的轩德宽体平台产品开发项目获陕汽商用车公司级创新成果一等奖、E9电动物流车项目获陕汽第二届创新大会公司级创新成果二等奖、轩德6系8X4自卸车新平台开发项目获陕汽第三届创新大会创新成果一等奖等,为推动陕汽商用车产品布局完善作出了突出贡献,冯朝先后获得陕汽控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11月9日,记者来到陕汽商用车公司见到了冯朝,他主要负责驾驶室总布置、造型和悬置翻转系统的设计,以及商用车驾驶室发展方向和造型趋势研究等工作。听听他是如何从一个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一步步成长为公司的设计“顶梁柱”的。
入门
越了解越热爱
2011年,23岁的冯朝从宝鸡文理学院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后,进入陕汽商用车公司设计部门工作。进厂后看到整车制造和装配的复杂体系后,充满探知欲的他倍感振奋,“从理论到实践,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我仿佛进入深海里遨游一般。”每天到车间一线看师傅装配,打个下手,冯朝如海绵吸水一样,在实战中不断了解零部件与汽车构造的关系。
2013年陕汽集团公司将车身生产的重任交给陕汽商用车公司负责,主要做新M3000车身的生产制造,当时没有三维数据模型可以借鉴,上千种零部件组装是在平面图形的指引下完成的,这就需要设计者具备专业的汽车知识,要在现场一遍遍拼搭组合。为此冯朝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刻苦钻研,仔细了解汽车的性能、功能、技术和生产工艺等。两年多时间,他辗转于车间和设计室,画的设计图纸堆积如山。通过不断试错,他渐渐从职场“小白”成长为有独立思考能力,且动手能力强的业务能手。
探知
拆解零部件完成方案验证
翼系列369系驾驶室改型项目是公司确定的一项重量级项目,冯朝从2018年起就致力于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客户关心什么?公司能提供什么优势产品?……一系列问题,只有深入市场调研,才能确定努力方向和技术路线。冯朝调研市场,与客户充分交流,掌握了第一手市场信息,工作之余他还自学汽车专业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论严寒酷暑,冯朝都爱钻进车内里去研究,对现有车型进行拆解,小到车门装饰条,大到仪表台,整台驾驶室几百个零部件他都一一进行分解。有时候弯下腰,不知不觉就几小时过去,等再直起身子时,整个人都好似散了架。在这个过程中,冯朝了解到不同的造型所具有的空气动力学效果、前后悬的长度对操控性的影响,还有各种部件的选材、成本、加工方法如何达到最佳搭配等。虽然过程煎熬,但体验珍贵,唯有力行者才能获得好的设计、好的方案落地。
作为项目组得力干将,在冯朝主导下,大家顺利完成原有3/6/9系驾驶室内外饰的拆装和分析,以及车型的逆向分析、项目策划、方案制定评审、方案敲定等,最终设计方案得到公司各部门的认可,项目成功落地。
攻坚
在重量级项目上贡献智慧
2019年至今,陕汽商用车公司陆续实施系列产品家族化改型工作,其中车身油泥模型制作是个重头。2019年4月,冯朝往返宝鸡、江苏、重庆等地,带着思路和方案,与客户进行多次沟通,找适合的模型制造厂家,不厌其烦修改设计,寻找最优落地方案。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油泥模型终于制作完成。
此后,冯朝再次埋头于数据设计的工作中。从内外饰造型设计到内饰人机工程分析,再到驾驶室与底盘的搭配运动校核,他都全程参与。尤其是在做A面评审、结构方案设计、数据绘制、精整修改时,他深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力求每个细节都做到符合标准,确保各环节不差一厘。六七月的车间像一个大蒸笼,冯朝把自己“定”到了试制试装一线,他一边指导装配,一边参照实际装车情况进行数据修改。样车评审日期在即,他和工友奋战到深夜,当所有步骤完成,凌晨曙光已现,他拖着疲倦的身躯,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只眯了一会儿,又投入新一天的紧张工作中。
正是由于这种不知疲倦的干劲,经过半个多月的奋战,2019年7月三台换装升级驾驶室样车展现在众人面前,赢得了大家一致赞扬,而冯朝脸上也洋溢着奋斗的喜悦!
由冯朝牵头设计的翼3/6/9系改型驾驶室,自2020年上市以来,销量已达数万台,目前已经成为陕汽商用车的主打产品。冯朝表示,翼系列车型代表陕汽商用车的未来,作为一名设计者,他要在舒适性和轻量化研发制造上继续攻坚,未来要满足国内客户对高质量商用车的更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