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远方的高新大道 流光溢彩的宝鸡南站音乐喷泉广场 科技新城一隅 从1.49平方公里起步,沿渭河南岸一路由西向东,将发展空间拓展到100平方公里,成为汇聚全市最新市政设施、最美生态环境、最强教育资源的核心板块;
从做大钛及钛合金产业出发,不断夯实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升级,打造三大千亿产业集群,跑出了一条产业兴区、产业强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零做起,持续营造创新氛围,建立孵化载体、研发平台、创新型企业、创新人才互为支撑的创新生态,助力“神舟”飞天、“嫦娥”登月、“蛟龙”探海,强力推动“宝鸡制造”向“宝鸡智造”迈进;
……
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宝鸡这片古老的热土上向阳而生。三十载春华秋实,一代代高新区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以“高”为向,以“新”为魂,用奋斗之笔大气挥墨,在渭水之滨描绘出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今天的宝鸡高新区,高楼林立、高企云集、商业繁荣、人才聚集,是全市改革开放的“火车头”、科技创新的主引擎和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拥有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首批专利导航发展实验区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等13项国字号金字招牌。2021年,宝鸡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居第46位。
科技领航高新常新
产业是一个区域发展的根基和动力源。
今天,放眼宝鸡高新区,钛及钛合金、汽车及零部件、机床工具制造、石油钻采装备、高速铁路装备、电子信息装备、中低压输配电七大产业集群竞相绽放,7个行业22种战略产品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世界唯一,“中国钛谷”享誉全球。
30年持续保持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背后涌动的不竭动能的密码是什么?
宝鸡高新区的答案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实现经济内涵型增长。
30年来,宝鸡高新区勇担“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围绕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创新,坚持给政策、搭平台、优服务,最大限度激发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
为厚植创新创业沃土,宝鸡高新区制定知识产权资助奖励、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培育、创新创业扶持奖励等20余类政策措施;围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打造双创“升级版”等10个方面,出台《高新区创新驱动促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每年拿出至少5000万元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共研关系,集聚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科研人才资源。
如今,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聚集了1.5万家企业和10万多名工程技术人员;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众创空间1个,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个;建成孵化面积52万平方米;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9户、瞪羚企业68户、高新技术企业261户、挂牌上市企业5户。宝鸡高新区已成为引领全市创新创业的先行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
产城融合幸福新区
一条条大道支撑起交通脉络,一栋栋楼宇划开城市天际,一座座公园、游园赋予城市色彩……30年来,宝鸡高新区主干路网迅速拓展,城市配套持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区在渭水之滨傲然矗立。
从经济发展“一枝独秀”,到城市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多点开花”,这正是宝鸡高新区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绘就的路线图。近年来,宝鸡高新区坚持产城融合、双轮驱动的理念,在聚力打造产业高地的同时,下绣花功夫推进城市建设,让城市颜值更高、气质更好、面子更足、里子更实,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宝鸡高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绿色崛起,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依山就水对城市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先后投资70亿元推进“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楼宇亮化等11大类45项工程,城市总绿化面积达600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1%,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宝鸡高新区的一张金名片。
人民城市为人民。宝鸡高新区持续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开工建设了一批社会民生类项目,既有学校、医院,又有停车库、便民市场、污水处理厂等,为居民生活提供全方位保障,打造令人向往的品质生活之城。
三十载波澜壮阔,新征程催人奋进。乘着党的二十大的浩瀚东风,三十而立的宝鸡高新区将围绕“一谷二中心三区”(中国钛谷,西部科创中心、西部制造业中心,西部创新驱动示范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全市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定位,着力打造钛及钛合金、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三个千亿产业集群”,加快高铁新城、科技新城、综合保税区、千渭新区“四大板块”绿色崛起,向着全国一流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目标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