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让劳动教育更有“生命力”
——我市建立“劳动立人”教育体系侧记
    学生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种土豆

    学生展示亲手制作的创意拼盘作品

    学生种的蔬菜成了奖品

  本报记者唐晓妮
  学生遵循传统历法,跟着二十四节气去劳作,点瓜、种豆、浇水、施肥,侍弄庄稼,感受生命成长的喜悦;
  学生走进港珠澳大桥、神舟系列飞船的“幕后英雄”——中铁宝桥、宝钛等企业,了解大国重器背后的高科技;
  学生走进紫荆山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等40多个综合性劳动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教育、国防教育、科技教育、劳动教育等。
  这一切,皆源自我市推行的“劳动+”教育模式。近年来,我市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文件,围绕劳动做加法,用“劳动+思政课程”“劳动+社团活动”“劳动+课外实践”“劳动+志愿岗位”“劳动+职业体验”等方式,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劳动立人”教育体系。
  “劳动立人”教育体系究竟有何特点?近日,在宝鸡这座渭河穿城而过的城市,让我们撑起一支教育的“长篙”,一路向渭河深处“探究”,去寻找劳动教育的“一船星辉”。文化溯源传承热爱劳动的民族基因
  从咏唱“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到恪守“耕读传家久”信条,再到新时代弘扬“大国工匠”精神,热爱劳动的民族基因代代相传。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宝鸡同其他地方一样也出现了一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那么,如何激活学生热爱劳动的民族基因呢?宝鸡教育人的做法是文化溯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宝鸡市东城幼儿园的课堂上,老师带着幼儿一边吟诵古诗,一边伴着节奏“翩翩起舞”。原来,老师把与劳动有关的古诗词创编为韵律操,让劳动伴着韵律操走进幼儿内心,变成幼儿的自觉行动。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渭滨区金陵小学学生,一边围着劳模人形立牌合影,一边如数家珍般介绍说:“这是我最喜欢的袁隆平爷爷,他有一个禾下乘凉梦。”“这是全国劳动模范巨晓林,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金陵小学校长白浩解释:“这个活动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劳模引导并教育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
  独轮车、步犁、镰刀、纺车……走进眉县职业教育中心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的关中农耕文化体验馆,眉县常兴中学的学生们兴奋地喊着自己认识的劳动工具名称。“这个独轮车是个好东西,干活能省劲儿。”“这个步犁是犁地的……”在体验馆内,工作人员将劳动工具的演化史娓娓道来,让学生认识了关中农耕文明。
  劳动教育是“五育”中的重要内容。但这些年,劳动教育在“五育”之中拖了后腿。为了补上这堂“课”,我市教育人通过古诗、劳模故事、农耕文化等文化溯源,传承热爱劳动的民族基因。
  遵循规律落实劳动育人的时代重任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劳动育人是新时代的教育重任。如何落实重任?宝鸡教育人给出的答案是:遵循教育规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渭滨区东四路小学是因地制宜的代表之一。宝鸡是国家“一五”计划和“三线”建设时期重要的工业布点城市,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在距离东四路小学不远的地方,坐落着雷达导航业的“大腕”——陕西长岭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此,他们便将劳动课搬进了陕西长岭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大师……”步入陕西长岭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东四路小学带队教师说道。
  “什么样的大师?”“大师的绝技是什么?”学生们七嘴八舌地问道。不过,看着眼前堪称艺术品的工业零件和一摞摞奖状,学生们很快找到了答案——全国劳动模范彭永利。紧接着,大师带领学生参观了机加中心车间、总装车间等,领略了现代化工业企业的魅力。“这样的劳动很‘炫酷’。”“我们以后也要成为优秀劳动者。”参观结束后,学生们深有感触地说。
  金台区东仁堡小学则是因材施教的代表之一。今年9月份,他们依据学生身心特征,对标劳动教育课标,专门研发出自我管护类、手工实操类、科技实践类、培育种植类、公益服务类五大类四十多门劳动教育课程。
  课程一出炉,各班师生便抢着认领。你听:“我们要认领‘炫酷厨艺’。”“‘剪上生花’我们班要了。”“不要跟我们班抢‘植物证件照’。”……
  教育效果怎么样呢?东仁堡小学特意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了“劳动达人”竞技赛。比赛内容是现场叠衣服、和面等劳动技能。“手脚麻利、手艺高超,让好多大人自愧不如。短短几个月,我们的孩子从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变成了‘劳动小达人’。”东仁堡小学校长杨玲骄傲地说。
  丰富内涵打造“劳动最美”教育生态
  在我市劳动教育中,中小学生参与了工农业、服务业劳动。但我市教育人深知,“劳动”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真正的落脚点。所以,他们不断丰富劳动内涵,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打造“劳动最美”的教育生态。
  一颗豌豆能做什么?宝鸡市高新第一小学以豌豆为主角,打造出高新一小的劳动教育新生态。你瞧,劳动课种豌豆、语文课写豌豆、数学课算豌豆、美术课画豌豆、采摘节收豌豆……
  不单是豌豆,草莓、红薯、萝卜、辣椒等植物也同豌豆一样,成了劳动课、语文课、数学课、美术课等课堂的“座上宾”,在这所学校里散发出神奇的魅力,吸引着学生们不断去探究。
  每天课余时间,学生们总会三五成群地跑进校园里的水培生态园,或者“小农夫·爱心田园”,看一看绿意盎然的瀑布西红柿、黑珍珠黄瓜、向日葵等,感受生命的奇妙。
  一天、两天、三天……宝鸡高新一小的学子在侍弄农作物的过程中,不仅增长了劳动技能,也培养了感恩等品质。这不,校园里的蔬菜瓜果成熟后,他们第一时间将劳动果实送给了自己的恩师和福利院,感恩师长,回馈社会。
  位于凤翔区的紫荆山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则是我市打造“劳动最美”教育生态的鲜活事例。紫荆山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的原址是一块52亩、建筑总面积14000平方米的闲置地。由于它毗邻“西府出击”彭德怀指挥部旧址等红色资源,我市便流转土地1000多亩,在这里打造出集红色教育、国防教育、科技教育、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基地等于一体的示范性综合基地,面向全市中小学开放。
  在这里,我市中小学校的学生不仅可以犁地、种地,亲近大自然;也可以跟着军人等各行各业人士,体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一天;还可以走进彭德怀指挥部旧址等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体验的过程就是学生飞速成长的过程。这样的基地全市有40多个。40多个综合性劳动教育基地集体发力,让我市的劳动教育有了宽度、厚度与温度,有了生命力,成就了‘劳动最美’的教育生态。”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如是总结。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