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博物馆文创香囊造型雪糕受欢迎 参观者体验法门寺博物馆香及香具系列文创产品 与会者在“博博会”上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文创产品 从何尊造型的雪糕,到何尊图案的月饼;从单五父壶样式的冰箱贴,到玉鹿样式的钥匙扣;从复制的青铜器摆件,到仿制的秘色瓷礼品……如今,随着文博热潮在全国兴起,我市各博物馆依托馆藏文物,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文物“活”起来、“潮”起来。
现象:文创产品层出不穷
“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何尊,我要把‘宅兹中国’带回家去……”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文创商店,西安游客张子熙正在挑选文创产品。何尊造型的冰箱贴、钥匙扣,“宅兹中国”图案的背包、雨伞,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让人目不暇接。
近年来,受文博类影视、书刊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这所“大学校”,在欣赏文物珍奇、精美的同时,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文物衍生出的各类文创产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故宫博物院的网红口红、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三星堆博物馆的川蜀麻将摆件、敦煌博物馆的伎乐天系列短袖、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杜虎符饼干等,都是火“出圈”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日前,甘肃省博物馆依托镇馆之宝铜奔马,推出“绿码来了”系列文创毛绒玩具,月销量达2万件以上,设计团队笑称“缝纫机要踩出火星子了”。
国家文物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种类超过12.4万种,实际收入超11亿元。北京师范大学调研报告显示,文博文创产品消费者中,80后占比超过四分之一,90后占比超过二分之一。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院现有青铜器复制品、学习用品、生活用品、邮币、民间工艺品共5大类100余款文创产品,并以每年20款的速度“上新”,不断丰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文创产品内容,更好满足游客“把‘文物’带回家”的愿望。前不久,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文创产品先后亮相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丝博会)和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博博会),国尊系列银质福佩和福钏、“我爱你中国”主题背包等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目光。
变化:涉足领域愈加宽广
博物馆文创产品并非新鲜事物,只是长期以来,被冠以“旅游纪念品”之名,品类单一、做工粗糙且价格不菲,难以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2015年3月,我国博物馆行业首个全国性法规文件《博物馆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明确,博物馆在不违反办馆宗旨、不损害观众利益前提下,可以从事文物等藏品的商业经营活动之外的商业经营活动。2016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进一步调动博物馆利用馆藏资源开发创意产品的积极性,扩大引导文化消费,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此后,在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博物馆文创产业不断出新出彩,涉足的领域也愈加宽广。
法门寺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博物馆2018年开始文创产品开发,起初主要为馆藏文物的复制品,由于高成本造成高定价,销售一直较为缓慢。2020年起,他们积极推动馆藏文物的合理利用,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推出香及香具系列、茶及茶具系列等7大类40多种兼具文化特色和时尚气息的文创产品,并上线了“法门狮”IP和数字藏品2大类24种。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夕,法门寺博物馆联合国内多家博物馆和品牌商推出“完美不必无缺”系列文创产品,包括童装、口红、鞋盒、积木等,一经上线即告售罄,销售额达到600多万元。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政府、社会、市场各方积极参与,我市博物馆文创产业呈现出五个方面变化。一是产品功能更趋生活化,以前主要是文物复制品,乏人问津,现在发展到丝巾、抱枕、背包、雨伞、咖啡杯、鼠标垫等,普通消费者买得起也用得上。二是销售模式更加多元化,以前文创产品往往摆在不起眼的角落,现在博物馆开辟了专区专柜,将文创产品作为博物馆参观的延续;此外,博物馆还通过线下活动+线上平台多渠道销售文创产品。三是社会参与度不断提高,以前文创产品大都是博物馆制作,现在更多的是博物馆联合文创公司、文创团队设计生产,市场接受度和好评率更高。四是推出数字藏品,今年春节期间,法门寺博物馆推出“小福”系列数字盲盒和“八重宝函”系列数字盲盒,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五是知识产权意识进一步加强,全市各博物馆现有注册商标专利超100项,从而形成的IP效应正在增长。
思考:立足文化大胆创新
在喜人发展态势下,我市博物馆文创产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市一家文化创意公司负责人蒋涛告诉记者,宝鸡的文物资源优势得天独厚,但文物的IP还不够强,导致文创产品吸引力不足。他解释说:“提到何尊,我们知道,它是西周贵族铸造、使用的青铜礼器,造型端庄,做工精美,铭文中有‘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对文博爱好者而言,这些信息耳熟能详,但对一般参观者而言,这些信息太繁复了,第一次接触肯定印象不深。不如直接告诉参观者,何尊就意味着‘中国’,何尊文物的看点是‘中国’,何尊文创的卖点也是‘中国’,基于此开发的文创产品就会有更高的认可度。”
我市文博爱好者徐志伟提到国内博物馆文创产品通病时表示,不少文创产品千篇一律,缺乏亮点、新意,无外乎杯子、围巾、纪念衫之类,只是上面的文字和图案不同,游客见得多了便会觉得索然无味。此外,一些文创产品性价比低,比如一个挎包,样式一般、做工一般、功能一般,就因为印了个博物馆或文物的图案,便卖到普通挎包两倍甚至三倍的价格,消费者无论从实用角度还是从收藏角度出发,都不会将其作为首选。徐志伟建议,我市各博物馆在文创产业发展方面要注意“避坑”“避雷”,多学习行业领先者经验,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开发更多更好的文创产品。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博物馆文创产品是文物的活化和延伸,既要立足文化,又要大胆创新,在文物合理利用方面,博物馆文创产业要更加注重分工合作,文博人员应聚焦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整理和阐释,而资源转化、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工作,则应交由社会力量完成,由此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博物馆文创“火”起来,也能带动博物馆文物“活”起来。期待更多博物馆文创产品“出圈”,用文物讲好宝鸡故事,使博物馆更好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求,更好地赋能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