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
开在心里的菊
红桦
游弋在记忆里的鱼
八十七年的信守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八十七年的信守
◎吴万哲
标语,一条墨汁书写于秦岭大山深处的标语,一条被一家三代农民满腔激情守护了87年的红军时期的标语!当那许多人已经陌生了的繁体字,那个时代独有的激情语词,完好无损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我热泪盈眶了,激情澎湃了,为红军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更为一家三代农民87年的坚强信守——
巍峨的大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也是国共两党激烈较量的重要战场。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进入陕西太白的黄柏塬地区。黄柏塬地处秦岭腹地,山大沟深,人烟稀少,自然、经济条件十分恶劣。红军每到一地,就书写标语,宣传革命,发动群众,播撒革命火种。3月15日,他们来到湑水河畔的皂角湾村,为动员和鼓舞群众,在当地大财主许云开家槽门的南墙上写下了一条标语:“春荒到财东富豪家里去分粮食吃!”槽门,是中国古建筑四合院前牌楼形状的建筑,在古代,只有名门望族、书香门第才可修建。许云开祖上是清代“钦赐六品”官员,当地群众称为“许百万”,辉煌时秦岭南北14个县的农民给许家交租子,宝鸡、汉中两地都有他们家的生意,家大业大,自然有资格修建这样的豪华门楼。红军打过来时,许云开逃进深山,红军便在他家槽门过道的墙壁上写下了这条标语。
“春荒到财东富豪家里去分粮食吃!”短短14个字,字体壮硕,刚劲有力,语词铿锵,激情饱满,每个字都像一团火焰,燃烧着贫困农民的心;又像一种无声的号角,鼓舞着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特别是那挺劲有力的“感叹号”,更是表达着一种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的革命意志。群众很快接受了红军的革命宣传,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躲出去的人很快回到家里,高兴地欢迎红军的到来,拿出仅有的一点粮食,为红军生火做饭。当时,正值三月春荒,许多人家没有粮食,家里揭不开锅,红军便打倒了土豪许云开和保长朱万德,并把他们家的粮食分给十里八村的农民。一时间,群众热泪盈眶,奔走相告,欢天喜地。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帮助群众挑水、劈柴、打扫庭院、参加劳动,吃过饭后当即给村民付钱,有的人不在家,便写了纸条,把钱放在人家的香炉里。据当地人说,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徐海东就住在一个姓向的农民家里,和向老汉拉家常,宣传革命道理,吃饭后给了50个铜板,离开村子时,看到老人衣衫单薄,特意将自己一件衣服相送……
后来红二十五军离开黄柏塬,向北转移,“迎接党中央”“与中央红军会师”,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伟大的抗日战争。但这条激动人心的标语却留存了下来。红军走了,“胡汉三”又回来了。许多人担心,这条极富革命激情的标语能保存下来吗?这个时候,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了。
现任皂角湾村党支部书记李云安告诉我,他的爷爷李定慈,祖籍湖北,当时就是红二十五军的一名战士,在陕南城固县的一次战斗中挂花,留在当地养伤。爷爷老担心掉队,伤未痊愈就迫不及待地追赶队伍。可当走到皂角湾村时腿伤复发,无法行走。这个时候,他看到了红军留在墙壁上的标语,心中便产生一个巨大的念想。他想,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有这条标语在,就一定还会打回来。他便留在了皂角湾村,自觉担负起了标语的守护人。好在“许百万”被红军打土豪、分粮食之后已败落,又忌惮红军,大多时候住在洋县县城,李定慈就在许家老屋旁边搭建了两间茅棚,守护起了标语。后来,他还参加了秦岭游击队,其间和大大小小的“许百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李定慈落户皂角湾村,政府分给了他“许百万”的两间房子,他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更把红军标语当成宝贝守护。一次,一头老黄牛在标语上蹭痒痒,他大怒,拿起一只粗壮的木棒打得老黄牛直叫。还有一次,村上不懂事的孩子在标语上乱画,他当即劝止。后来,他在福州军分区任司令员的弟弟李定秀要带他去福建定居,他却坚决拒绝,他割舍不下与这条红军标语的情怀……1974年,李定慈弥留之际,对家人说:“我们能有今天的好日子,是千千万万革命者流血牺牲换来的,保护好红军标语,就保护了我们的一份念想。你们以后一定要像我一样守护好这条红军标语。”
李定慈辞世后,李云安的父亲李明富接过了守护红军标语的重任。李云安清楚地记得,1980年的秋天,阴雨连绵,槽门上漏雨,墙壁也摇摇欲坠,他父亲担心毁坏了标语,便迅速扛来木头把土墙支稳,又让年幼的李云安扶住梯子,爬上屋顶用油毡、塑料布苫好槽门,最后把自己披的蓑衣也苫到墙头。干完这一切,他站在雨中默默看着标语半天不作声……为此事,他父亲被淋病了好几天,可他却无怨无悔。
李云安从小耳濡目染,被爷爷、父亲的红色情结和保护标语的精神所感染,很早就入了党,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2008年父亲过世后,他又接过了保护红军标语的重任。
大院最多时住着9户人家,行人、架子车出入,难免剐蹭标语,为此,李云安制作了木栅栏隔挡,不让出行靠近损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担心标语风化脱落,很是着急,便多次跑到一百多公里外的县文化馆,寻求更好的保护办法。在他的奔走呼吁下,县上拨款对槽门进行了维修,又给标语安装了有机玻璃罩保护。后来,李云安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看到各地空前重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便又呼吁更好保护和利用红军标语。2020年7月,红军标语被列为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太白县委、县政府投资,整修道路,利用原有房舍,筹建了“红军标语纪念馆”,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标语,还还原了红二十五军当年长征的情景,成为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时光如梭。红军长征转战秦岭太白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已经过去,但红色的印记依然闪亮。珍贵的革命文物红军标语、宝贵的伟大长征精神,是我们今天的精神财富,更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教材。无数干部、职工、学生、游人走进“红军标语纪念馆”,参观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激励斗志,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临别,李云安告诉我:“这条标语是个宝物,我要告诉我的儿女,祖祖辈辈守护下去,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
87年的风霜雨雪,87年的岁月沧桑,87年的信念坚守。一个家庭,三代农民,一颗赤心,守护了一条红军标语,也守护了一处红色驿站,他们的故事将与红军长征故事一样被世代传颂,给人们无穷启迪和激励……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