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彦平走在平木到硬沟门的山间碥道上 采摘无公害蔬菜张新华摄 平木村河边的棺材石 “在平木村手掰崖,能找到古人遗留下的栈道孔。”“平木村原名‘平墓’,据传这里曾有诸葛亮的疑冢,后被司马懿所平。”……7月25日,顺着读者提供的线索,我们从宝鸡出发,沿宝汉高速、太凤高速公路穿越秦岭,一个多小时后到达凤县平木镇平木村。
当天上午,市区气温34℃,而平木村气温仅24℃。村庄里的架豆、娃娃菜等高山冷凉蔬菜正值成熟季,伴着蝉鸣,采摘、收购蔬菜的村民和客商将村庄搅和得热闹繁忙。平木村党支部书记吴贵勤、村护林员毋彦平等人讲起了村庄故事。
平木为何原名“平墓”
平木有两条河,分别叫“黄牛河”“杨家河”。在黄牛河平木村段有个叫安沟口的地方,上世纪60年代以前,这里曾有一座近10平方米的无名空墓。在1966年修公路时,无名空墓被平。吴贵勤说,无名空墓是当地人为纪念诸葛亮疑冢而堆的,这也是平木镇名、村名的由来。
吴贵勤讲,民间传说,三国时期蜀汉重臣诸葛亮率大军驻扎五丈原时,积劳成疾,余日不多。诸葛亮临终前叮嘱部下,秘不发丧,缓缓退入斜谷,将自己运回汉中定军山安葬,一路上要多制造假墓,用来迷惑司马懿。诸葛亮死后,蜀军按诸葛亮的叮嘱,从斜谷入今平木一带,并在当地人协助下建起一座大大的假墓。司马懿求功心切,一路连挖数座空墓,追赶到此地时,见到这座大墓冢,周边还有祭奠痕迹,便下令将这座坟墓铲平,结果墓中仍然空空如也,最终无功而返。此后,当地人便把这里叫“平墓”。新中国成立后,因平墓的“墓”字不雅,便移作“木”字,平木的镇名、村名由此而来。
村里采草药、打五味子的村民说,村里山头最高处有个石界碑,碑上依然是“平墓”二字。采访当日,由于草木茂盛、山高路远,我们并未找到这块界碑。吴贵勤的哥哥吴勤勤生前曾说,安沟口那座无名墓被平后,他看到墓堆里无棺无尸,正如当地人所说,这是一座为纪念诸葛亮智慧的空墓。诸葛亮的真墓何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这么一句:“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市文物局原局长张润堂曾于上世纪90年代在平木村开展社教工作,他听说平木地名故事后,曾查看假墓所在地。张润堂认为,从平木向南经坪坎到汉中江口这条路,是出斜谷到汉中的合理路线之一,这条线路上有不少栈道孔遗迹,蜀军从这条路撤回汉中是有可能的。
与此相呼应的是,从平木往南走到坪坎镇有一个孔棺村。村名取自孔明的“孔”和棺材的“棺”,当地民间传说,蜀军为迷惑司马懿,在今孔棺一带设孔明假棺,因此,取名孔棺村。吴贵勤说:“其实,平木有没有诸葛亮疑冢说不清,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人们对诸葛亮的崇拜、敬仰之情。正是因为这种敬重先贤的感情,人们才会依托历史故事,堆起假墓来作纪念,并将村名故事代代相传。”
探寻村落栈道遗迹
7月25日上午,毋彦平领路,我们沿黄牛河、杨家河交汇后的河流一路南行,寻找平江栈道遗存。《凤县志》关于古栈道遗址部分记载:“平(平木)江(江口)栈道遗迹,此道起于斜水,入凤境平木乡,经坪坎达留坝江口,沿路栈道遗迹很多。手掰崖有栈道孔14个,方、圆2种,边长及深度均为23厘米,间距0.5至1.1米……”
毋彦平说,老路线沿河南下,路线为平木—硬沟门—孔棺—坪坎—倒贴金—江口。这一路有许多石崖,石崖上有人为铲的脚窝,道路常一边紧贴陡峭崖壁,另一边是滔滔河水。过去河水流量大,走在石崖上十分危险,硬沟门的人沿着这条路到平木赶集,也有平木人走这条路去江口。现在,这条老路也罕有人走了,但道路痕迹依然清晰。尤其是石崖上常年踩踏的痕迹,让人想起了秦岭山间的碥道。
碥道是在有坡度的崖壁上削坡铲石筑成的土石路,供行人通行、物资运输。走在石路上,不禁让人有穿越时光的错觉,感受到了古人在栈道上行走的艰辛与不易。好在沿路青山绿水、风景秀丽,时有飞瀑倾泻而下,别有一番山川锦绣之美。
“你看,这一大片石崖像不像人伸展的手掌,所以叫手掰崖。”顺着毋彦平的手望去,只见石崖光滑平整,呈70度左右的坡度。向上遥望,可见几个大小相近的石孔。毋彦平说,这时节恐有蛇虫出没,不宜攀爬。如果古人要从此处通行,唯有在崖壁上打栈道孔搭路了。手掰崖再往南走的河岸边,有一个棺材石,棺材石高约2米,长约4米,上下自然分层,外形很像一口石棺。石头为实心,风化痕迹严重。村民传说,棺材石也曾被视为迷惑司马懿的假棺之一。
除手掰崖外,沿路栈道遗迹很多。《凤县志》记述,在谭家坝、老鸭岭、倒贴金等地都有栈道孔遗迹。有路的地方就有人和故事,战争亦离不开道路。在凤县博物馆里可以看到许多和栈道、战争有关的文物,如素面青铜剑、青铜戈、弩机、铜簇等。凤县博物馆馆长赵宝宏说:“历史上发生在川陕之间诸条蜀道上的战争有45场。”古人虽然远去了,但剑、戈、弩机等文物遗存至今,“诉说”着古人在秦岭山间的拼斗厮杀和智慧较量。
聆听山间人文故事
如今,我们走进珍藏历史传说和栈道故事的平木村,看到的是整洁美丽的新农村风貌,高速公路穿村而过。
平木镇副镇长张刚介绍,目前平木村主导产业是高山冷凉蔬菜,种植了800多亩蔬菜。此外,去年种植了2000多株樱桃,今年又种植了羊肚菌,产出鲜菇8000多斤,带动近30人就业。这时节,正是平木村人摘豆角、甘蓝和娃娃菜的忙活时候。
采访当日,正碰上村红白理事会给村民宣讲村规,村中乡贤和红白理事会成员口齿伶俐,用方言给村民讲办事要节俭,不要铺张浪费、不收高彩礼,弘扬节俭文明的村风。其中,有人讲到了平木村抗美援朝老兵户冬有的故事:当时敌军有飞机侦察,承担运输粮食任务的户冬有只能和战友们白天隐蔽,晚上趁敌人睡觉后行军……一条条好村规、一个个人物故事,在这看似“谝闲传”的氛围中被传递着。
平木村有位花馍能人叫铁红娟,她讲起当地美食圈圈馍的民俗故事。每到端午节前,平木人会蒸一种圈状花馍,在单层或圈状馍中间放一个寿桃,圈圈馍上插满了花鸟鱼虫等各色面花,蒸熟后,涂抹艳丽色彩。端午节这天,小伙去未来媳妇家送圈圈馍,表明两人婚事已得到双方家庭认可,送圈圈也被称为“打节”,成为一种乡村礼仪;另有奶奶、外婆给自家孙子、外孙送圈圈馍,寓意孩子健康平安成长。收到圈圈馍后,平木人不会一家独食,讲究将圈圈馍切成段,与邻居、亲友共同食用,分享食物的村风至今留存。
宝汉高速、太凤高速公路开通后,平木人的出行更加便利,也有不少外地人到平木来游山看水,倾听地名故事背后的三国传说。平木镇党委书记张红利说:“村庄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内容之一,依托高速公路平木出口的地理优势,我们将在文化、农业和乡村游的结合上再下功夫,使我们的村子有故事可讲,有山水可看,有遗迹可探寻,有文明村风可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