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我们老家在沈阳
毛丽娜
    王桂兰(前排左一)和老伴陈长河(前排右一)及家人合影

  “太夜了,打把势……”我母亲这句话是说天气比较热,睡觉不踏实,总翻身,陈骏对笔者解释道。如今,在市区清姜路的陕西宝成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下文简称“宝成”)的社区,不少居民还用沈阳话打招呼。沈阳话“半儿拉”是指附近,“大该”指大街,“意头”说的是太阳……陈骏的母亲王桂兰今年90岁,她是宝成第一代创业者和亲历者。
  回忆起当年的情景,王桂兰记忆犹新:“1956年8月21日,我跟着爱人陈长河响应祖国号召,从沈阳乘坐绿皮火车,带着当时一岁多的女儿来到宝鸡,参与宝成建设。下车后天正下着大雨,车到姜城堡,我们就躲在一截大水泥管道里避雨。那时,每家住的是‘干打垒’(指木块和泥垒成的简易房子),到处都是泥地,晚上没有电,用蜡烛照明,时不时还能听到狼叫。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我们都没有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听党话、跟党走,国家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这是我们这一代人融入骨子里的信念。”
  宝成建厂筹备工作从1952年底开始,厂址最初在北京德胜门外。1955年4月18日,党中央政治局作出决定并由国务院发出指示:为了国防安全,停止在北京建厂,迁往内地。1955年10月20日,宝成在宝鸡姜城堡的一片荒地中开工建设。王桂兰说:“那个年代,宝成边搞基建边生产,由于新品任务多,我是描图员,每天的工作任务都很重。那时没有电脑,全靠手工描图,我和同事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我爱人是车间主任,他比我还要忙。孩子没人管,我们就把孩子独自反锁在家里双双去加班。”
  陈骏说:“1956年,父亲在沈阳某工厂任总工长,组织从沈阳包了两节车厢,由父亲带队,带了200多人到宝鸡支援三线建设。一行人转乘帆布敞篷车行至渭河桥时,河水已淹没桥面,司机也不敢贸然开车,父亲情急之下,自己蹚水从桥北走到桥南,确保桥面安全后,司机才将两车人安全送到姜城堡。后来,父亲每提起此事,都感到后怕。今年4月份,93岁的父亲因病离世,遵照父亲遗愿,后事一切从简,不收花圈、不收礼金,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66年前,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航空人才,响应党和祖国的号召,舍弃大城市的优越条件,怀着一腔航空报国的热血,携家带口从上海、沈阳、太原、北京等四面八方奔赴宝鸡,在这里扎下了根。王桂兰和爱人陈长河就是从沈阳老工业基地过来的技术骨干,他们在工作中不断攻坚克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我和老伴在宝鸡携手走过了66年,我的5个子女都出生在宝鸡,他们都在宝鸡的各行各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这里已经是我们的第二故乡了。如今,亲眼看着、感受着宝鸡的发展变化,令我感到欣喜。我在这里生活得很舒心、很幸福。”王桂兰说。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