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宝鸡餐饮业如何才能涌现更多的网红店?
■本报记者 孙海涛
    西府老街石宝军摄

    令氏家外家

    西府老街一小吃店前顾客盈门石宝军摄

  食有“五味”,但千百年来,从来没有人能说清,酸、甜、苦、辣、咸之中,哪一味人气最旺,“钱景”最佳。而在新时代的今天,一种互联网衍生出的全新滋味却被公认为既能“吸粉”,又能“吸金”。
  这就是流量为王所产生的——“网红味”。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宝鸡太阳市“香辣蟹”,因今春突如其来的疫情被很多人知晓。然而,风波过后,这家店却因超高的曝光率受到了众多市民青睐,“网红”的力量可见一斑。
  “网红味”依托“网红店”产生,而“网红店”是依托产品、故事、风格、营销等诸多要素迅速崛起,乃至产生强大的辐射力与购买力。很明显,在与传统餐饮同行的竞争中,“网红店”不走寻常路,究其根本,市场的传播力在变化,顾客的感知力在变化,而“网红店”只是在这场社会变革中,先人一步号准了时代的脉搏。
  庆丰包子铺、海底捞火锅、重庆小面……各类美食和企业搭乘“网红快车”飞速前进。很明显,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欢迎“网红店”大量出现的——餐饮网红店超高的人气,增加的绝不仅仅是一家店铺的营业额,更能直接影响一片区域甚至一座城市的曝光率和美誉度。
  实际上,相较于很多城市,宝鸡美食拥有绝佳的网红美食底气,在宝鸡1.8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出了“灿若星河”的西府美食——臊子面、血条面、擀面皮、豆花泡……再加上四通八达的交通区位优势,川、湘、粤等菜系也先后在这里开枝散叶。据不完全统计,宝鸡食品经营单位和小餐饮门店高达2.33万家。
  凭借独特的融合与沉淀,宝鸡更是先后摘得国际(丝路)美食之都、最中国美食城市等一系列金字招牌。然而,如果我们从“网红”的角度去审视这座城市的餐饮业,宝鸡却一直显得较为冷清,无论是种类还是品牌,都没能展现出与其深厚美食底蕴相匹配的势能。这背后有什么原因?未来宝鸡餐饮的发展潜力又在哪里?
  红得起来触网是关键
  “来啦!坐,坐……”6月8日,在宝鸡高新区西塬村,“搅团姐”符宝梅头顶红帕、身穿大襟红花衣,站在自家农家乐前,笑呵呵地招呼着慕名而来的客人。
  “搅团姐”,很多人称她是宝鸡“第一个吃螃蟹”的餐饮网红。
  迎客进门,34张木桌几乎座无虚席。搅团、面皮、山野菜、小米粥……食客吃得不亦乐乎。“搅团姐”这家小小的农家乐,每天食客接待量高达二三百人,而且打破了农家乐“夏热冬凉”的短板,全年保持着高上座率。据她粗略估计,以2021年来说,她这小小的农家乐,一年至少接待了9万名食客。
  一户城郊农家乐,年接待食客量超9万人,这一数字在疫情阴霾尚未完全散去的今天,实属难能可贵。放眼宝鸡,甚至一些成规模的餐饮企业也不一定能达到这样的人气。
  “搅团姐”符宝梅,只有小学学历,在2017年之前,她的人生与附近的其他农妇一样,忙时务农,闲时务工。然而,2017年一天的一段短视频,却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那一天,生性开朗的她,翻出婆婆陪嫁的头帕和大襟花衣,拍了一段1分40秒的打搅团视频传到了互联网上。没想到,极具泥土气息、乡愁情怀的画面,却在互联网上爆火起来,一夜工夫,这段视频在西瓜网的播放量就突破70万人。
  “搅团里是满满的乡愁味道!”“我想妈妈打的搅团了,泪目!”……网友们的热情,让符宝梅始料未及,一些亲友开始建议她:“人气这么高,为啥不开个搅团店?”
  几经思量,符宝梅开起了农家乐,顾客慕名而来。高峰期,家门前汽车都放不下,每逢春节、国庆等假期,她的农家乐接待量甚至能突破1000人,农家乐门前,人们争相与“搅团姐”的巨幅照片合影,细心的符宝梅买来直播架方便大家合影,没承想一年时间就用坏了8个……
  “搅团姐”的农家乐火了,这个只有小学学历的农家女在无意间,认识到了“互联网+”的力量。如今,她依然坚持每天在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一次,素材全部源于田间地头,而广大网友热情不减。前不久,她的一条“回娘家”抖音视频,播放量更是在短期内就达到196万次。
  符宝梅说,这几年,慕名而来的客人很多,甚至一些日本、韩国、美国的国际友人也慕名而来。
  市场大潮风起云涌,“搅团姐”的经营思路,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思路形成鲜明对比。事实证明,随着互联网等新信息传播方式的广泛应用,谁能够先人一步以“互联网+”的思维去“弄潮”市场,谁就能成为市场的宠儿。
  如果说只有小学学历的“搅团姐”,证明了网红与学历无关;有一对老两口同样以时间证明,学会“互联网+”思维,与年龄并无关系。
  王安祥,62岁,30年前与妻子张小侠从凤翔来到宝鸡城区开起了“第一家老王豆花泡馍”店。店面不大,不过二三十平方米,但就是这家小门脸,却在抖音、快手、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上,有着上千万“粉丝”。
  “‘大老’一碗,辣子放汪……”张小侠大声传讯给豆浆大锅旁的老伴王安祥。
  “老板娘,叫这么大声做什么?老王得是‘妻管严’?”有食客打趣道,众人一片笑意。
  王安祥一边笑,一边麻利地将馍片下锅,笊篱在豆浆中颠了几下馍片,盛入大碗,探身舀出一勺老豆花,再佐以香菜、黄豆、秘制辣椒,将一碗香气袭人的豆花泡馍递给张小侠,张小侠笑着将大碗递给顾客,笑道:“‘大老’一碗接好喽!”……
  这样的场景在这个小店中上演了30年,熟客们都知道,“大老”是大碗泡馍配老豆花的简称,同样,这里的泡馍还有嫩豆花可供选择搭配。
  在这家小店里,客人们除了吃饭,还有一个最常见的情形——一碗豆花泡馍上桌,先不急着吃,而是拿出手机先拍视频,再发抖音和朋友圈,似乎到这里来吃一碗豆花泡馍,是一件值得广而告之的事情。
  “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我也数不清多少家媒体来采访过了。”张小侠笑着说,还有很多网络达人、美食主播、“吃货”探班组也走马灯一样前来,店里的“人气”越来越旺。
  “人气”有多重要?实际上,就在这短短四五年时间,在宝鸡陇县、太白和人民街、植物园、新福路、盛世广场等地,“第一家老王豆花泡馍”就有7家加盟店先后开门迎客。同时,这家豆花泡馍店还走出宝鸡,周至、渭南、西安加盟店也先后开门营业。
  这种加盟店扩张的速度,是王安祥夫妇没有想到的。在他们看来,传统豆花泡馍店辐射的半径,基本也就在周边的“一亩三分地”,正是高曝光率让这家小店获得了更大范围内的关注和人气,从而借船出海,有了更好的“钱景”。
  一个一个“网红店”,尽管经营的品种、口味不一样,但是有一样是共同的,那就是“触网”!在5G时代,当手机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当视频渗透千家万户,要想做活做火餐饮,就必须“触网”!
  红不起来病根在何处?
  “有,但数量太少!”记者在对商务、旅游等部门采访中,谈及“网红店”的话题,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为何“少”?说穿了,最根本的“病灶”,还是缺乏互联网营销概念和技巧!
  在市区经二路名汇小吃街上,有一家叫“馋心间”甑糕店,店面不过十几平方米,每天顾客却高达近千人,即使到夜间,这家店门前也常常排着长队。小盒5元、大盒10元,以糯米、红枣、蜜枣、芸豆为主料加工的甑糕,牢牢“拴”住了顾客的心。
  (下转第三版)    陈仓老街杨波摄

    搅团姐

    王安祥端着刚盛好的豆花泡馍

  (上接第二版)
  这家店没有花里胡哨的装修,没有名人大咖的“加持”,有的就是地道的滋味和强大的互联网宣传力。
  店主叫赵松,90后小伙子,2021年12月开办了这家甑糕店,曾为程序员的他非常熟悉网络的力量。开店之初,他就通过抖音、快手等多种形式“吆喝”起来了。同时,他还加强与一些网络达人的互动,通过手机不断扩大曝光率。
  “最火的一条短视频,播放量超过3000万次!”赵松伸出三根手指说道,“这几乎是宝鸡人口数量的10倍。”
  高曝光率,也让这家甑糕店火箭般蹿红。从门店销售看,一桶甑糕80公斤,他一天最多时卖过12桶;从对外扩张上看,这家店从开业到现在,不过半年时间,却已经在宝鸡开出了3家加盟店。
  为何“少”?说穿了,最根本的“病灶”,还是经营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宝鸡“灯泡厂”擀面皮就是市区范围内公认的好味道,甚至有宝鸡当地人在学习制作方法后,远赴北京打出了“宝鸡灯泡厂擀面皮”的旗号,试图在一线城市打响品牌。
  然而,近十年间,井喷式发展的互联网和快递业,改变了擀面皮“一张面皮一张桌子”的销售模式,互联网思维直接考验着擀面皮行业从业者的智慧和魄力。很明显,这场大考中,“灯泡厂擀面皮”作为老宝鸡心目中的“著名品牌”,已经泯然众人。
  一次“双十一”,宝鸡擀面皮当天互联网成交量高达3000万元;直播带货,宝鸡擀面皮秒售7万份;5000袋擀面皮顺利通关,继出口美国、日本后,首批进入荷兰市场……
  擀面皮作为网红食品,近年来的一系列“高光时刻”,“灯泡厂擀面皮”都成了旁观者。
  业界的观点很明确,与其说“灯泡厂擀面皮”是在市场大潮中掉队了,还不如说是其没有打破固有思维,在“互联网+”面前掉队了。当擀面皮成为辐射力极强的“全国网红”之时,它却错失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为何“少”?说穿了,最根本的“病灶”,还是创新力度不够!
  事实上,宝鸡餐饮店近年也“触网”了,大小餐饮店都开通过外卖业务,一些也通过“朋友圈”及自拍短视频进行推广,但是这些远远不够,网络时代的“网红店”,需要从经营形式到内容进行创新……
  在市区火炬路,一家“水帘洞重庆火锅”正火起来。走进这家火锅店,一种浓浓的“西游风”扑面而来,嶙峋的怪石、曲径通幽的小路、西游主题音乐……每到周末,还会有“孙悟空”“猪八戒”前来助兴演出。
  同样,在宝鸡太阳市,一家帆船餐厅也在装修风格上下足了功夫,扬帆远航的帆船、海蓝色装修主基调,让很多前来就餐的市民感受到浓浓的“诗与远方”,让这家餐厅成了众多市民和外地游客的打卡地。
  遗憾的是,宝鸡2.33万家食品经营单位和小餐饮门店中,能够熟练掌握网络推广、差异化经营等“网红”本领的经营户屈指可数。采访中,经营户山治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谁家都想成为网红店,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掌握其中的诀窍!”
  红得长远内功是底气
  网红店的“红”,绝不只是短期内的“红”,绝不能只注重外表光鲜、聚敛人气等“外功”,过硬的自身品质等“内功”才是长久红下去的底气。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网红”二字的裹挟下,有些餐饮店往往噱头大于内容,把经营重点放在了制造热度和关注度上,什么“宝藏餐厅”“神仙味道”“跪求推荐”……反而忽视了对食材本身的关注,实际上,这种餐厅大都昙花一现。
  “内功”才是一家餐饮企业真正的底气所在。
  “悠悠岁月,长长的河”,宝鸡的每一个网红餐饮,似乎就是浪花一朵,努力用“内功”保留着底色。
  凌晨2时,陇县宝平路17号院“老马家烧鸡”后院里的灯准时亮起,数十年来从无例外。55岁的店主马陇生准时起床,将头一天拔毛洗净的300多只土鸡用开水汆过,里里外外涂上独家配料,细心地用火枪燎细毛,放入老汤中开始文火加工。
  天色亮起,马陇生打开店门,门外早已排起长队。老顾客们买下热气腾腾的烧鸡,满意而归,而马陇生的微信也“滴滴”响个不停,不少外地客人,发来地址和转账,他得抽空将烧鸡准时发出去。
  “卖了大半辈子烧鸡,这个味儿从没变过。”马陇生从不担心销量,一公斤烧鸡70元,一年数百万元营业额,拥有众多铁杆“粉丝”,是对他手艺最大的肯定。这家人的手艺来自哪里?来自两个方面,用马陇生的话来说,一是来自传承,手艺来自“我姥爷的爷爷,或许还更久远”;二是来自味道,味道“永远是这个味儿,绝不会变”!
  同样,在渭滨区姜谭路电厂市场内,一家油烙面皮小店,也凭借传承如一的味道“红”了40年。
  “老姨,这才8点刚过,你家油烙面皮咋就卖光啦,我看了抖音专门跑来的!”一个小伙子在店前一脸惆怅。
  “对不住啊,下次你再来。”店主马海英略带歉意地说道。
  这家油烙面皮为啥这么火?一方面是很多客人通过抖音、快手等让这家面皮名声在外,另一方面就是其品味、口味一直有口皆碑。
  马海英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些年,我家做面皮从来不用普通面粉,只用特一粉,而且一袋面粉出180张面皮,张张都是手工制作。”
  有人打趣地问:“马嫂子,你就是偷个懒,谁又能知道呢?”
  马海英连忙摇头:“那不行,要是那样做,一天自己知道,两天同行知道,第三天大家就都知道了,生意还做不做?”众食客连连点头。
  业界的看法是,若想“红”得长远,经营户需要的是真实的口碑和忠实的顾客群,在“看不到的地方”下功夫。同理,若是仅靠自媒体吹捧、“黄牛”捧场、饥饿营销等手段,或许短期内能引人注目,但却注定短命。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件事。前不久,我市高新区某知名商场美食城内,一家轻奢风格的烤肉店开业后,花大价钱请来了一位美食网络大V进行互联网宣传,当日拍摄的一条短视频一个月内播放量就达到了260多万次,成功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然而,这家店只注重了“外功”却忽视了“内功”,不过短短两个多月,热度过后,这家店就含恨歇业了。
  红的出路融合发展繁星灿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的《江上渔者》道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在食客眼里,美食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哪怕山高水远也必亲至品尝。
  统计显示,2018年宝鸡吸引中外游客达上亿人次,而在疫情阴霾尚未完全散去的今天,这一数字有所降低,在这一关键节点,“网红”餐饮将在继人文旅游、山水旅游之后,拥有巨大的“吸粉”能力。
  前不久,从兰州专程来宝鸡旅游的孙宝山在手机上规划了一份自己的“旅游路线图”。除了太白山、法门寺等常规景点外,美食点位在这张路线图上占据了五处之多。
  “没办法,我就是个‘吃货’,为了品尝这些网红美食,我把旅游时间从三天增加到了五天。”孙宝山笑着展示出这张路线图,其中第一站就是令氏家外家。
  令氏家外家的确是宝鸡网红美食店中名副其实的“大腕儿”,除了以“互联网+”思路扩大对外宣传外,这家餐饮企业,更是在内功上下足了功夫。
  很少有人知道,为了找到地道的西府小吃,这家餐饮企业的负责人令建军曾经半年内驱车上万公里。在走访陇县过程中,他发现核桃饼的口味非常独特,马上在店中引进核桃饼,制作成小巧的牛舌状;在农村,他发现一位大嫂烙的韭菜饼非常好吃,立即高薪聘请她进城专职制作韭菜饼……
  这种寻找,胜在地道,赢在市场。如今,这里的辣子合、“老鼠”包子、小豆捆捆、洋芋搅团、酒麸、麦饭、枣花馍、萝卜爊肉、臊子排骨、西府合盘等80多种小吃的“角儿”,撑起了西府小吃的“大舞台”。即使是很多老顾客在点餐时,也会惊诧于菜品添加之快,很多外地顾客在看到菜谱的第一眼,都会有眼花缭乱之感,品尝过后,又会对地道的西府美味赞不绝口。
  兰州游客孙宝山选择为了美食,在宝鸡多逗留两天时间,实际上,这对宝鸡旅游业来说意义非凡。简单来说,两天时间里,他在玩得更加尽兴的同时,其吃、住、游、娱、行将大大增加宝鸡的旅游收益。
  审视宝鸡,餐饮网红店对旅游业有着不小的贡献,但是整体来说,宝鸡的网红店还是太少了,其吸引力也远不如一些知名旅游城市强大。
  对比西安、长沙等旅游一线城市,宝鸡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
  看西安,大唐不夜城已经是西安标志性的存在,其将唐风古韵和时尚美食餐饮深度融合,西安的网红餐厅,长安大排档、唐猫庭院、永兴坊等异军突起,诸多网红咖啡、小酒馆遍布兴善寺西街……“慢”基调的文化娱乐生活,让这里成为老中青三代人共同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再看长沙,餐饮品牌经过几年发展,开始在全国爆发,前有做小吃的文和友出走广深、做茶饮的茶颜悦色发力武汉,后有做正餐的徐记海鲜、炊烟、费大厨成功进驻北上广,墨茉点心局高额融资吸睛……
  “网红店”的作用有多大?市餐饮饭店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柯利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认为,从历史角度看,宝鸡美食底蕴深厚追远千年,尤其是作为交通枢纽城市,各式菜系美食在宝鸡已经形成“洼地”效应。然而,由于缺少“互联网+”思维,宝鸡的美食虽灿若星河,但明显其中的网红店比率还不足,远远没有达到西安、长沙、成都等城市的规模聚集效应。
  他认为,宝鸡美食的种类和品质,实际上已经具备了转化为“网红味道”的实力。尤其在当下,宝鸡正在致力于推动文旅商体融合发展,从这个角度看,美食更应当与这一要求深度契合起来,打造出更多的网红美食店。而这种“网红店”的出现,实际上有着经济和文化的双重重要意义。
  食养八方客。时代在发展,餐饮业的变革创新是与时代同向并行的,从这个角度讲,衷心地希望,宝鸡的餐饮网红店不妨数量更多些、步子更大些,走得更稳些。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